<
>

濒临消失的古村落-草圭堂

-- 作者:驻留的过客

积淀着几千年文化氤氳,传统村落有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很多传统村落曾引以为豪的地貌、特色民居和生活方式,被渐渐湮灭。本博将根据所能就此进行系列纪录,意在传承。     草圭堂为重庆市黔江区的一个古民居建筑群,地处两河镇黎湾对面的阿蓬江畔。草圭堂占地50余亩,有大小房屋五十余间,既有衙门气派,又具土家吊脚楼特色。草圭堂建于300年前,为犁湾李氏家族的宅院。李氏先贤为第一代冉土司时的将军,宅院旁边原为第一代冉土司衙门。衙门迁往酉阳后,这里成为冉土司分衙门,交由李氏执掌。“改土归流”后,李氏便在衙门旁边建了现在的草圭堂。草圭堂不但留有安史之乱的史迹,见证了土家族土司的‘改土归流’历史,而且还是国民党军抗日将领李永瑞的旧居,李永瑞1900年出生在草圭堂,年青时投笔从戎,曾在成都陆军讲武堂学习。1926年,李永瑞在川军20军第1师6团任上尉副官,复任营长、副团长等职,先驻广安、岳池,后驻涪陵、彭水。1931年,李永瑞任43军26师76旅153团团长,复任副旅长、参谋长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永瑞任43军副军长,调往上海吴淞口驻防,同年8月13日,日军进驻上海,上海驻军奋起反击,李永瑞率部与日军激战7天7夜。1943年,李永瑞在上饶与日军作战中阵亡,时年43岁。     草圭堂房屋经过无数次的整修,已失去了当年的豪华,但从雕龙画凤的磉礅、古色古香的“封火墙”、别具一格的窗格、精心雕制的横梁以及中间气派的会客厅,依稀可以透视出当年的繁华。可惜很多石刻在文革中被凿毁,令人唏嘘不己。   草圭堂充分展示了明清建筑特色。如今因李氏后裔大多已入城定居,部分房屋被当地村校用作教室后对原貌的极端破坏,使草圭堂日趋萧条,多年以来默无声息地独处一角。但其饱览风霜的容颜记录了冉土司政治中心的迁徙与兴衰、文革的洗礼及其主人的沉浮。

1 /
看美图,学技巧。摄影者的坚持与审美,扫一扫关注摄影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