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上线不到两年的Temu做对了什么?

Tech星球 2024-03-26 16:29:09
公司

Temu正在复制一个拼多多。

在拼多多最新一期财报发布后,没有人能忽略Temu的存在。这个上线不到两年的业务,已经被验证其可行性,并且正在成为拼多多的第二增长引擎。

入驻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Temu的独立访客数量达到4.67亿、实现对国内制造业品类的全覆盖,Temu的成长速度惊人。

不到两年时间,为什么Temu能成为跨境电商中不可忽略的一极?

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回复,或许已经揭示出背后的原因,“我们对全球化业务的初心,是希望能够以自己的供应链和技术能力,将全球的优秀商家、优质商品带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帮助全球不同的消费者实现他们的梦想。”

Temu的阶段性成功,离不开拼多多的创新性举措,也源于拼多多自身的资源积累。在帮助国内产业带工厂将商品卖向全国后,拼多多这次是将他们的商品卖向全球。

Temu已成拼多多第二增长曲线

近期,拼多多又发布了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财报。在这份财报中,无法忽略的是新跨境业务Temu的表现。从业务数据表现来看,不到两年时间,Temu已经成为拼多多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财报以及电话会议上,拼多多没有公布Temu具体的数据,Temu收入被囊括在交易服务收入中。去年第四季度,交易服务收入(佣金)为402.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57%。这一增速远超广告收入的增速,拼多多去年四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7%。

无疑,交易服务收入的大涨要归功于Temu。无论在哪一环节,Temu的发展速度都远超市场预判。

目前,Temu已经入驻全球超50个国家及地区。今年1月,Temu开通南非站点。这也意味着,Temu业务已经覆盖了所有大洲。据拼多多透露的信息,Temu目前在欧洲站点数量最多,而首站美国登陆时间最长,当前体量也最大。

在消费者端,根据网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Temu的独立访客数量达到4.67亿,仅次于亚马逊,排名全球第二。在美国市场,Temu连续两年投放“美国春晚”超级碗,魔性的广告得到最大规模的传播。

而在商家端,上线不到两年时间,Temu的品类从服装、数码逐渐扩充到家电、箱包、户外、配饰、玩具、文具等品类,已实现对国内制造业品类的全覆盖。

对于Temu的成长速度,商家应该是最有感知的一批人。

做帽子跨境生意的“90后厂二代”柳文海,是最早一批入驻Temu的商家。2023年,在Temu上,仅“黑五”大促当天店铺帽子销量就突破10万顶,“黑五”期间备的100多万顶帽子也基本卖完。

这是柳文海第二次参与Temu的“黑五”大促。第一年,整个“黑五”期间,柳文海在多多跨境、亚马逊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总订单量有10万单。

已经有大促经验的柳文海,提前了一个半月准备去年的“黑五”,但销量还是超过他的预期。卖断货的速度比他想象中还要快,有7-8个款的库存被全部清空,柳文海不得不主动下架商品链接。

在去年的“黑五”大促中,和柳文海一样实现爆单的商家有很多。他们是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同样,他们生意的爆发也在证明,Temu在跨境市场已经站稳脚跟,成为商家出海的新兴渠道。

拼多多做对了什么?

Temu的亮眼成绩离不开拼多多的策略。

在过去,跨境电商商家的痛点多半集中在运输和运营上。无论选择哪一平台,跨境物流大致都要经历运输、仓储、包装、分拣、清关等过程,商家需要将货运输到港口,完成头程物流环节,再从港口运输到海外仓库,最后从仓库完成尾端派送,将货送到买家手中。这里面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问题都将影响时效性,以及增加运输成本。

而在运营上,商家需要解决语言问题,需要学会每个平台不同的投放逻辑,需要招聘不同平台的运营人员来进行推广。这也在无形中给中国制造商出海增加了难度。

而基于“全托管模式”,在Temu上,平台会负责推广、仓储、物流、配送以及售后等环节,商家只需要发货等难点,配送、客服、投流,售后部分也是平台来负责的。商家只需要在Temu上开设店铺、上架产品以及将货发往Temu在国内的仓库。

这一模式几乎将跨境的痛点环节都交给了平台负责,让商家只需要专注在研发和选品上。这不仅降低了国内商家的出海门槛,也减轻了成本压力,让众多此前不具备出海能力的国内工厂、制造商也能尝试出海。

柳文海就曾表示,“相对传统跨境电商平台,多多跨境节省了包括人工、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在传统跨境电商平台,这些成本要占据产品售价的30%,但在多多跨境上仅为10%。”

为了给商家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拼多多通过少量、多次的快速响应,识别、归集不同国家市场的消费需求,即“柔性供应”模式。

而为了进一步缓解商家的库存压力,Temu推出了JIT模式(即先出单后发货的预售模式)。商家可以在平台上出单后,再发货到国内仓库。这一模式不需要商家盲目提前备货,可以根据商品的实际受欢迎程度来决定产量。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可以加大生产,而暂时没有销量的产品可以减少生产量。

目前,Temu上有上万家制造型商家。尽管拥有极强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有自己的工厂,但他们过去多年一直从事代工,都只能赚着微弱的代加工费。

“哪个工厂没有一个品牌梦”,这句话一直在各个产业带的工厂老板们里流传多年。过去多年,在传统渠道上,工厂们无法与品牌们竞争,直到Temu这一新兴渠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

在Temu推出后,他们不仅能将自己的货销往海外市场,也能在拼多多的扶持下打造自有品牌。浙江武义的保温杯、广东潮州的瓷器、温州的女鞋,这些制造工厂都开始在Temu上尝试突破,打造自主品牌。

“厂二代”王博文接手父母的保温杯工厂后,便将Temu看作是打造自有品牌的重要渠道。

在过去,王博文的工厂“养”出多个亚马逊大卖,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都是王博文的工厂,但运营和销售是大卖们,而品牌和高溢价也只属于大卖们。

而Temu的全托管模式弥补了王博文没有运营和投放经验的短板,让其可以专注在自己擅长的研发和设计上。入驻Temu半年后,王博文搭建了个6人团队,包括4个运营、1位美工以及1位设计师。

锚定长期价值

无论是全托管模式的创新举措,还是Temu买手模式的设置,Temu的成功,拼多多抓住了跨境电商行业的痛点。

这是Temu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直接原因,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拼多多集团过往在电商行业的专注、供应链资源的沉淀。

尽管和主站拼多多采取了不同的模式,但Temu一定程度上也能算是“海外版”拼多多。Temu这一平台的本质也是追求极致的质价比。

Temu在超级碗上的广告词“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就被反复提及。陈磊在财报电话会上也提到,无论市场环境或者竞争格局如何改变,消费者对于电商平台的诉求,即“多实惠、好服务”,这是不变的。

拼多多成立8年时间,一直扎根中国制造业,从农业到覆盖几乎全领域。在过去这么多年,拼多多已经积累了深厚的产业带资源,这些资源同样也能复用到Temu上。譬如,Temu在货源上不是从零开始,因此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全品类覆盖。

从2023年开始,拼多多实行高质量发展战略,其中一环便是高质量供给。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拼多多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独特价值主张,不断深耕供应端。

拼多多主站的这一策略,实际上也是在给Temu积累供应资源,从国内到海外,消费市场发生变化,但从供应端角度,是在拓宽销售渠道。

不过,拼多多的跨境业务目前还是处在早期阶段,未来依然面临很多的变化和挑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对于Temu的未来,拼多多的打算是建立其长期价值。

2021年,拼多多从“重营销”战略转型到“重研发”战略。2022年,拼多多全年的研发费用突破百亿。拼多多集团2023年的研发投入达到11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高研发投入下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也将会应用到跨境业务中。“我们也会坚定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贯彻到全球化业务中去,同时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陈磊在电话会上提到。

对于拼多多而言,海外业务的拓展不是获取短期回报,而是要将中国制造带向全球。

文章来源:Tech星球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网友评论

聚超值推荐

更多优惠

相关推荐

连续两年收入下滑,小米该学苹果放弃造车吗? 科技要闻 公司
连续两年收入下滑,小米该学苹果放弃造车吗?
一种新的“救命药”,让全球药企卷生卷死 科技要闻 公司
一种新的“救命药”,让全球药企卷生卷死
70岁还有班上,才是当代“福报” 科技要闻 公司
70岁还有班上,才是当代“福报”
英伟达发布最强AI芯片GB200,但资本为何不买账? 科技要闻 公司
英伟达发布最强AI芯片GB200,但资本为何不买账?
骁龙全新旗舰芯片来了,一大批安卓神机已经在路上! 科技要闻 公司
骁龙全新旗舰芯片来了,一大批安卓神机已经在路上!
满屏的AI美女,正在收割谁的钱包? 科技要闻 公司
满屏的AI美女,正在收割谁的钱包?
才上线7个月,它凭什么成了国内AI搜索“鼻祖”? 科技要闻 公司
才上线7个月,它凭什么成了国内AI搜索“鼻祖”?
能让果粉排队12个小时,Apple Store有何魔力? 科技要闻 公司
能让果粉排队12个小时,Apple Store有何魔力?
争抢那盘“天蚕土豆” 科技要闻 公司
争抢那盘“天蚕土豆”
2023年美团净赚139亿,亮点不是外卖? 科技要闻 公司
2023年美团净赚139亿,亮点不是外卖?
相关产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