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百科

笔记本怎么降温 笔记本降温方法

笔记本 2017-09-25 18:45

如何判断笔记本温度?

  要想使笔记本的温度比较低,首先我们要保证一个低温的使用环境。大夏天的,三十几度高温,你抱着笔记本在太阳底下玩,那么再好的散热设计也无济于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笔记本降温技巧。

  判断笔记本温度

  在介绍笔记本的降温方法之前,我们先要学会如何判断笔记本的温度及多高的温度算正常,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两种方法。第一种比较简单,也并不是很准确,就是用手直接摸笔记本的键盘及 底部,一般来说,手感觉到温温的,笔记本温度应该在45℃左右;感觉到热,但是还可以连续接触,温度应该在55℃左右;感觉到烫,但还能忍受几秒钟,温度 应该在70℃左右;感觉非常烫,碰一下后都不想再碰第二下了,温度应该在80℃左右了。注意,这只是笔记本的外部温度,当温度在55℃的时候,那么CPU的温度则应该在65℃左右了。

  而第二种方法就比较准确、比较专业了,就是用软件对笔记本的温度进行测试,一般我们比较熟悉的如鲁大师等。用这类软件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出笔记本的CPU、显卡等硬件的温度,从而使用户能够对笔记本的散热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笔记本的温度多高算正常呢?一般CPU的温度应该保证在温升30℃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环境温度现在是20℃,则CPU最好不要超过50℃,按夏天最高35℃来计算,CPU的耐收温度为65℃,温度当然是越低越好。而显卡比CPU要严重,笔记本显卡的耐热温度是120℃,警告温度是90℃,通常认为到80℃左右是正常的,满载应该在85℃左右,如果再高就不太正常了。

 有效降温前两招 低温环境及散热配件

  要想使笔记本的温度比较低,首先我们要保证一个低温的使用环境。大夏天的,三十几度高温,你抱着笔记本在太阳底下玩,那么再好的散热设计也无济于事。所以,首先要选择一个温度相对较低,比较舒适的使用环境,例如,温度在28℃左右的房间中,或者装有空调的室内等等。低温的环境是保证笔记本温度的先决条件。

  当然了,在炎热的夏季,即便在电风扇下, 温度也不会太低,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辅助的散热配件了。如散热底座、散热支架等等,这些在一般的电子市场或网上都有销售,非常容易买到,而且价钱也 不高。但是,有些厂商为了让散热垫好卖,就极尽中庸之道,静音和大风扇才是卖相,至于风扇转多快,效果有多好,就不管了,所以导致大部分散热器的降温效果并不理想。

  最讨厌鲁大师的报警声,影响了我们玩游戏时宝贵的心情。面对一堆鸡肋产品,也不用挑了,自己改造就是了,最节约精力和财力了。选个最好改造的鸡肋散热垫,把风扇换成暴力机箱风扇就是了。

  回忆下机箱风扇的规格,它是12V电压,USB供电是5V电压,所以USB供电肯定就放弃了。买个12V的小电源,再把线头焊上,这事就完了~怎么样,简单暴力吧?

  手上有个鸡肋的代表,九州风神某散热垫,目测就可以知道,里面用的风扇,和标准的12cm机箱风扇的规格一模一样,正好适合改造。

  去电脑城小转了一圈,发现卖暴力风扇的老板生意非常不错。因为担心220V的超强暴力风扇把笔记本吹飞起来,所以还是花35元入手了个12V的暴力风扇,顺便用15元入手了一个12V小电源。

  简单看下参数,风扇是12V-0.27A,电源是12V-1A的,可以知道电源完全可以带动此风扇全速运转。下面开始把他们焊一起咯。

  线头怎么焊?很简单,红色焊红色,黑色焊黑色,就OK了。另外,直接把风扇的白线(温控)剪掉,因为我们这里不需要什么“温控”。

  简单的焊接过后,两个线头就焊接好了,不必害怕,因为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下面就直接把这个暴力风扇塞进去。改造之前,测得我的SONY SZ26笔记本在桌面下静默温度为47℃,温度压力测试最高温度为78℃。可以看出来,效果真的是很鸡肋~

  10分钟后,散热垫被大卸八块,可以发现里面的构造非常的简单,就是两块板夹着一个风扇而已。

  去掉背后肋骨状的横条条后(果然是鸡肋啊),吸风口面积增大了不少。什么?外观不好看?可惜好看和散热性能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重新装好散热垫后,大功告成了。电源的接口正好可以从后面绕出来,依然用最难看但最简单的方法把线粘在后面。

  兴奋吗?别急。测试开始后我直接出去玩了,回来后发现测试了100分钟,温度比改造之前还是低了7度。

  回忆下没有用散热垫时的温度:

  可以看出来,这台鸡肋笔记本散热垫经过改造后,性能几乎提升了100%,虽然是鸡肋,但作为改造的素材,还是不错滴!100分钟高强度压力测试,CPU最高温度仅为71℃,夫复何求?

  以上就是关于 笔记本降温技巧 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品概览

网友评论

写评论
APP内评论,得金币,兑好礼
前往太平洋知科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继续评论
前往APP

搜索

相关词条

去APP查看更多>

最新词条

去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