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o U393固态盘:1TB大容量,双接口,USB 3.2 Gen2高速传输
熟悉我的同学想必都知道,在现实中我的工作是平面设计师,每到年底几个大的促销节的时候设计任务就比较多,经常得把源文件和素材拷贝到家里,吃了晚饭接着干。虽然现在网盘也很方便,不过对我来说也并不太实用,一方面是不开通会员的话下载速度很慢,另一方面把客户资料上传到网盘,容易泄露隐私,搞不好还得背上巨额赔付,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用U盘拷贝文件。
最近我入手了aigo的一款固态盘,型号U393,容量是1TB。之所以换固态盘的原因一是为了更大的容量,二是为了升级成更快的传输协议,那这款固态盘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呢?
丨USB 3.2 Gen2高速传输,全盘写入不掉速
首先来看看实际容量,因为厂家在计算容量的时候一般是按照1GB=1000MB来计算,所以1TB容量的版本实际可用容量是931MB,符合正常水平。
传输速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传输接口协议、主控芯片以及存储颗粒。aigo U393采用USB 3.2 Gen2协议,同时还搭载了“稳态传输”技术,能起到满盘读写不掉速的作用。接着就利用几款软件实际测试一下它的读写速度。测试设备是我家里的主力电脑,配置如图。
先用CrystalDiskMark工具进行测试,连续读取速度是512MB/s,连续写入速度是421MB/s。写入速度略超官方数据,读取速度只差一点。考虑到实际测试的平台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考虑到固态盘的读写速度在空盘状态下最佳,随着存放文件变多以后可能会掉速。这里我也分别测试了U盘占用30%、50%和80%容量后的读写速度,结果如上图。随着占用容量增加,速度有微微下降,但和空盘数据相比下降幅度只有10MB/s左右,基本可以忽略。
在日常使用中避免不了要传输大量的小文件,利用ATTO工具进行小文件读写测试,文件大小设定在512B-64MB之间。空盘状态下,从512KB开始读写速度就趋于稳定,读取速度基本在480MB/s上下,写入速度在400/s上下。
同样测试了不同占用比例后的读写速度,几乎没有明显的差距,发挥稳定!
接着是实际拷贝测试,在空盘状态下从电脑拷贝一个大约5GB的文件到aigo U393,实际消耗时间大约18秒。
在不同占用比例后分别拷贝文件测试,实际拷贝用时也只有1-2秒钟的差距。因为手动记录时间,不排除有少许误差。
尝试从电脑硬盘向固态盘拷贝520G左右的大文件,其中包含一些大的设计素材源文件和小的零散文件,实际用时大约41分钟。从拷贝速度折线图不难看出,整体速度保持比较平稳,在210MB/s左右。不仅说明aigo U393的主控和存储芯片品质扎实,另一方面也说明金属外壳对散热的帮助,不会因连续读写发热导致掉速。
丨双接口设计,兼容主流终端设备
aigo U393采用USB和Type C双接口的设计,兼容性比较好,台式电脑、笔记本、智能电视、平板、手机都可以使用,主流的操作系统也都兼容。
平常拷贝工作文件主要用USB接口,如果是轻薄本的话也可以用Type C接口。周末可以用USB接口插在投影仪上,点播下载好的蓝光影片。差旅外出的时候可以通过Type C接口连接手机,方便把固态盘上的文件发送给客户或者单位的同事。
对于多数用户来说,一般不会刻意区分工作存储和生活存储,无非是多建几个文件夹,把不同类型的文件分门别类的放进去,所以双接口的必要性还是很强的。
丨合金外壳,品质感立现
固态盘外壳采用锌合金材质,银色哑光质感,造型方面融入一些跑车流线型的设计,不显单调,颜值这块蛮不错的。合金材质的质感加上沉甸甸的手感,整体的质感拿捏的很到位,和那些塑料外壳的U盘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同时,金属材质的外壳也提升了固态盘的结构强度,掉落或者磕碰的时候对内部芯片起到保护作用,降低芯片损坏导致数据丢失的概率。两侧的接口也专门设计了旋转保护盖,防止接口摩擦、生锈。
要说唯一的弊端就是它没有设计挂绳孔,平常携带只能装在包里或者口袋里。
丨总结:容量大、读写快,生活工作全搞定
到手用了半个月左右,我个人认为aigo U393的总体表现很不错,满足日常工作文件拷贝、个人资料存放和携带来说完全够用。虽然600多的售价可能显得有点小贵,但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1TB的容量、USB 3.2 Gen2传输协议,USB和Type C双接口设计,堆料和性能摆在那,实测数据也很理想。全金属材质机身做工和颜值也很赞,还兼顾了防摔防跌落,为数据安全多了一份保障。另外,aigo还提供有三年的质保,使用更放心。
网友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