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还是入了米家LED智能台灯
公司换了新的办公场所,但是由于设计原因,顶灯不给力,阳光明媚的天气还好,如果阴天下雨的即时开灯也是昏暗一片,就像小时候停电屋里点了蜡烛那种感觉,很复古,很怀旧。由于我们部门属于经常加班的部门,长时间在较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极易导致视觉疲劳,加深近视程度,经过和领导不懈沟通,终于同意给我们购置几台台灯。采购回来一看,嘿,还是小米的,便宜量又足嘛,外形优秀,容易讨年轻人喜欢。
外观展示
小米一成不变的简约包装体系,细长细长的包装盒,最养眼的白色底色,简约的产品图片再加上小小的Good Design Award和iF设计奖的标识,颇为符合“Normcore”理念。
两个设计大奖,为小米设计师们的努力点赞,也向世界表明小米的设计理念还是很被认同的。
想说爱你就是这么简单,小米和米家的logo放到一起是那么协调,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侧面底部使用小字体详细列明了产品的各项参数,米家台灯支持100-240V的宽频电压,额定功率为6W(共计42颗0.15W的LED灯珠???不应该是6.3W么?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光通量300流明,色温范围2700-6500K(范围还是很大的啊),执行Q/QDYLK0001-2015标准( 这只是个企业标准,不要以为多么高大上)。
掀起你的“头盖骨”,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脑浆(那肯定不是),是使用手册(俗称说明书,应该也没个卵用),说明书里面有保修信息(这个可能有用,期望没用)。
这个包装的保护结构还是很科学很新奇的啊,一会要拿出来摆弄摆弄。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帝视角”么?如果是,那上帝也挺累的,肯定会得颈椎病。
保护结构拿出来摆弄一下,别说,设计的还挺别出心裁的,既保护了灯体,又节约了物料和成本,双赢啊。
灯杆和灯体漏出来了,那一小截外漏桔红色扁平线,提神醒脑,画龙点睛。
还在“襁褓”中的底座,已经漏出了部分面貌,左侧的白盒子虽然没有打开,但也已经知道应该就是电源适配器了。
整个台灯只有这一颗旋钮,这里我们用小米的广告词来体会一下这个旋钮的美感:
“通过一颗精致的旋钮,就可以令光线变化如丝般顺滑,减少迟滞卡顿之感。“
”色温的冷暖交替,亮度的强弱变化,只需轻轻一转,就能让光线如水般自然流淌。”
全台灯的第三种颜色,底座底部黑色的,不过日常使用完全看不到,底部依然列明了一些基本参数,方便丢掉了包装盒和说明书的你那天需要用到台灯参数。
电源适配器,额定输出只有12V0.5A,就是6W,怪不得台灯一直标注的6W而不是6.3W,在这里限定了的,虽然最大电流可以达到0.6A即7.2W,但不能长时间运行,所以标注6W以合法合规。
米家 LED 智能台灯的转轴部分采用全金属一字结构设计,通过10000次开合疲劳测试,使用更可靠,寿命更长久。
使用感受
先来看高度,对于只有23寸显示器的我来说,这个台灯的高度刚刚好,稍微超过显示器一丢丢,既不会闪眼睛也不会挡住显示内容,Perfect。
台灯插上电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但是为了体现智能台灯的价值,为了体验更多更有趣的功能,还是需要下载个“米家”APP,然后按照提示添加设备。
进入台灯的界面后,还是小米系APP一如既往的简约,如果是已经打开台灯的状态下,默认进入的是调光界面,此时APP的黄色区域相当于是一个触摸板,可以通过横向竖向划动来调节台灯的色温和亮度。另外还专门设置了阅读模式和用电脑模式的快捷方式,这两种模式下,色温和亮度值都是固定的了。另外台灯还设置了专注模式,就是番茄钟的翻版模式了,喜欢使用番茄钟工作人士的福利。
除了主界面的四种快捷模式外,米家台灯还另外设置了其他模式,不过隐藏在收藏夹的二级菜单里面了。
由于没有暗室环境,所以先测量了本底光照强度,理论上讲这个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底值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这次过程时间很短,所以影响应该不是很大。
台灯在2700K,暖黄光选最低亮度照度为151Lux,最高亮度时的照度为1097.5Lux。
台灯在6500K,冷白光最低亮度时的照度为169.6Lux,最高亮度时的照度为1201.9Lux。
附一张阅读推荐照度标准范围值。
总结
还是很喜欢米家LED智能台灯外形设计,尤其是桔红色的那条线,画龙点睛之笔。整体设计简约大方,做工精致,你值得拥有。
尤其是有米家APP的接入,为传统的台灯赋予了更多的智能元素,即使有限,但是这一步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大的进步,接下来继续努力,做到更好吧。
至于缺点,我提一条,白色的线不耐脏啊,白色的线不耐脏啊,白色的线不耐脏啊,白色的线要变黄啊,白色的线要变黄啊,白色的线要变黄啊。
再提一条改进建议,等做哪里把旋钮稍微调整一下位置放一个无线充电线圈或者手机充电底座,就更完美了。(这也是小编的想法)
网友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