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19.9.30柏林马拉松赛记
1.前言
离跑完柏林马拉松已经将近两个月了,但这一段时间一直很忙(也爱摸鱼),所以赛记一直都没有写。想着再拖下去,彼时的记忆就模糊了,趁着最近没那么忙,就把这篇念着很久的赛记写完好了。写赛记是自打跑马拉松以后养成的一个习惯了,很多时候都写成流水账,不过既然是记录,也就无伤大雅。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文。
2.赛前领物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了,我是9.27下午到的柏林泰格尔机场。
▲泰格尔机场。虽然柏马领物是第二天才截止,但想着好不容易来一趟,第二天留着出去玩更好一点,所以也就没顾上舟车劳顿,出机场就直接出发去领物点。领物点在位于Platz der Luftbrücke 5, 12101 Berlin的柏林马拉松博览会场,从机场没有直达交通工具(但有的朋友又说有地铁直达,所以我比较迷茫),我们出机场先坐公交到地铁站,再到领物点,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不过柏林的公共交通还真的没国内的方便,需要根据需求购买各种纸质票(详情可以参考我上一篇文章的交通攻略)。
▲博览会现场。看得出也有不少跑友,他们手里拖着行李箱或者背着包什么的,应该是从外地或者外国赶过来的。
▲现场的指示牌高吊,颜色也比较显眼,容易被跑者们发现。
▲但现场实在是太多人了。在凭领物单戴防替跑手环的入口处时,第一次挤成一团。
▲不过工作人员还是很耐心热情的。
▲手环的做工就比较差了,哈哈哈。
▲领物场地本来就不大,还隔出了部分空间归博览会展商使用,所以简直是挤得不得了。不过好在跑友们都比较有素质,排队排得很规矩。
▲可爱的小正太。
▲事实上,在领取号码布的区域并不拥挤,只是在排队。看来前面的拥堵只是为领取号码布区域限流。号码布现场打印,避免了工作人员翻找的麻烦,不过速度其实挺慢的。
▲参赛物资。在跑国内的赛事时,经常看到跑友们吐槽参赛包多简陋、马博会现场没有羊毛薅之类的。事实上,报名费远贵于国内赛事的柏林马拉松,参赛包/完赛斗篷都是二选一的,比如,我的号码布上有完赛斗篷的标志,就没有参赛包,而是只给我一本参赛手册、一块号码布和一颗循环使用的计时芯片(跑完需回收)。所以说啊,外国的月亮并没有特别圆,相比于国外赛事,跑友们对国内赛事服务有时候有过于苛责的趋向。
▲参赛T售卖区。国内几乎每个赛事都会在赛前给的参赛T恤,在柏林马拉松博览会现场是需要购买的,价格在30、40欧元两档(约合人民币234、312元两种)。与此同时,国内赛事T恤还往往因为T恤不好看而被吐槽,所以我觉得国内办赛是真心不易。
▲付款柜台倒是出奇的多,羊毛是不可能有羊毛的。
▲博览会场地较小,但展商倒是不少,因为彼时已经柏林时间晚上七八点(北京时间凌晨两三点),虽然时差仅仅7个小时,没有明显的倒时差现象,但疲劳感还是有的,而且也饿了想去吃饭,所以展会也就没怎么逛,只是出来的途中随手拍了几张照片而已。很多品牌都是熟悉的,比如HOKA、Asics、Polar等,当然也有不熟悉的,只是都没有作什么停留。
因为吃饭的部分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是夜无事。
3.早餐跑
虽然对柏林马拉松的领物过程颇多吐槽,但柏马作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一员、“世界最快赛道”,当然也不至于浪得虚名。比如,一个我觉得特别好的活动,就是马拉松系列赛对氛围的预热。柏林马拉松的系列赛包括早餐跑、儿童跑和滑轮赛,都在正赛前一天进行。
早餐跑起点在夏洛滕堡宫,终点在曾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在终点附近,提供一份免费早餐。整个赛事像是正赛的一场热身,距离在6公里左右。
▲不远处的夏洛腾堡宫。秋天的柏林景观树颜色层次感很好,挺美的。
▲早上9:30开始的早餐跑,8:50现场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赛前下雨,不过现场气氛蛮热烈的。
▲哦耶~
▲国人玩遍世界...
▲赛事吉祥物也是大家争相合影的目标。
▲现场有乐团进行才艺表演,小姑娘们很是可爱热情。DJ相当会造气氛,和跑友们的互动也很热烈,不时会召唤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引起现场此起彼伏的尖叫呐喊声~
▲老实说,这位墨西哥老哥,跟我国人的外貌也没啥差别了。
▲起点集结。
▲因为距离短,很多小朋友也得以参加,整体氛围颇为融洽。
▲小孩子们多可爱~
▲赛道还是有点坡度的。
▲一到上坡,大家就开启“徒步摸鱼”模式。
▲因为不是正式的赛事,所以赛道设计也不是很严格,路面比较窄的同时,道旁还停着车。不少跑友就选择了在马路边的硬化路面上奔跑。
▲行程将近一半。
▲虽然不是正赛,但旁边的居民楼上市民仍然为赛道上的跑友们挥手致意,呐喊加油。
▲路过的小可爱~
▲统一着装,不知道是不是亲子团?
▲路边雕塑,风景很好。
▲不远处已经是终点所在的奥利匹克体育场。
▲虽然不是正式比赛,但赛事服务还是做得比较细致,安保工作也很有保障。
▲树下的榛子是真多啊~
▲赛道边为选手们热情加油的大爷阿姨~
▲5公里处,进入一个小铁门,在这里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拥堵。
▲快乐的下坡和幽暗的隧道。
▲跑步进入奥林匹克体育场。现场有摄影团队在终点等着跑者过来接受采访,采访画面会在场内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互动得很好。我也上去发了下言,哈哈哈~
▲绕场一周后,选手们顺着台阶走出体育场前往早餐区。
▲回望体育场,要是在这里看比赛应该是极痛快的。
▲古朴的石碑文字(虽然德文我一个也不认识)。
▲体育场门口的勇士持马图是德国雕塑家Josef Wackerle作品,采用的石材来自阿尔卑斯山低地。
▲老外的Cosplay是真会玩~
▲为了这份早餐,跑这6公里感觉特别有意义~特别是裹着厚重糖霜的柏林果酱包,很是好吃。
▲从起跑前的小雨淅沥,到跑完后的晴空万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事实是,因为跟小伙伴走散了,而之前的出行攻略都是由他做的,我只负责做一条咸鱼。而谷歌地图竟然没有实时导航,害我找路找半天。)
回去洗浴后,就跟小伙伴出去玩了。
4.正赛赛前
下午出门的第一站是胜利纪念柱。因为离起点的勃兰登堡门比较近,也是想着顺便去看看。
▲胜利纪念柱和勃兰登堡门之间的长直道是德意志帝国繁盛的留影。上午跑完早餐跑,下午已经是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裹挟的落叶铺满步道,是最美的柏林秋景。
▲胜利纪念柱。
▲下午是轮滑赛,赛道围挡已经做好,足以支持选手们比赛。
▲起点大门也已经做好,主色就是冠名商宝马的宝马蓝。
▲移动厕所也已经在搭建。
▲万达集团曾于2017年与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联盟(WMM)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用2-3年时间,让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在中国落地。后来,万达体育促成了成都马拉松成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候选赛事。在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成都成为继波士顿、芝加哥、纽约、柏林、伦敦、东京之后的第7个大满贯赛事。
▲补给已经提前布置,赛道补给相比国内很多赛事还是显得简单的,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不过小苹果和香蕉的口感都还不错。
▲勃兰登堡门。
▲滑轮赛选手们已经在起点附近做准备了。不过因为我们看看起点就去玩了,所以正式的滑轮赛并没有看上。是日再无事。
▲我是第二枪9:55出发,住的也不远,不过还是蛮早就醒了,早上7点就已经收拾停当。
▲因为时间充裕,我们甚至还吃了个早餐,不过彼时以为包含在酒店套餐里的早餐,后来发现一份收费11欧元,还是很心疼地说。
▲没有车流的马路,显得格外寂静。相比于国人周末依旧繁忙的生活状态,柏林人好似周末并不怎么在街头忙碌。即便是核心市区,也没有看到什么与柏林马拉松无关的人群。
▲前往起点的跑友人群逐渐密集。秋意,早浓。
▲前往起点国会大厦广场的路上,经过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感于那段人类历史上的悲惨岁月,想到自己祖国遭受的苦难,不禁唏嘘不已。
▲柏林道旁多菩提树,这个季节正是最美的季节。不远处就能看见勃兰登堡门了。
▲勃兰登堡门每次看都是气势十足的模样。
▲德国国会大厦--德国的人民大会堂。当然,现在的国会大厦其实经历过好几次的破坏,建筑风格也历经几代设计师之手。
▲国会大厦门口的大草坪也提供了宽阔的跑友休憩空间。
▲路边见到道旁景观树看着很像板栗树,地上很多板栗。我还疑惑怎么这么多板栗怎么没人捡来吃。不过也注意到这种栗子顶部没有毛,事后就查了一下:
▲原来不是板栗,而是马栗。虽然外观类似,但是马栗含有大量皂角苷,吃了中毒(我这吃货差点交代了)。不过马栗提取物做成的马膏,是很好的运动保健品 。
▲分区比较细致,入口也有工作人员把关,不过并不分段计时,所以也是个仪式而已。只是,人群的素质比较高,没有发生推搡和拥挤。
▲随着音乐律动的人群。
▲当天温度比较低,赛前防寒保温一点也不敢含糊,大家穿得都不少,然后在赛前热身时将其丢弃在中间的石板隔离带,有的觉得冷的选手也会在那捡衣服穿。这些衣物不知道在赛后会作何用途。捐赠?丢弃?
▲大家的行头也是五颜六色,个性化十足。
▲柏马的起跑顺序为第一批:竞速轮椅、A区选手、普通轮椅;第二批选手;第三批选手,但竞速轮椅、A区选手和普通轮椅选手加起来人数也不为多,在他们出发后,第二批选手迅速补位,我们迤逦向前,离起点大门也是越来越近。
▲面对镜头,人群格外热情。
5.比赛ing
▲因为起点人比较多,安全起见,我就没拍照,这是跑过起点3分钟后的情景。欧美人的户外运动产业相比中国起步要早,玩家也多,在赛道上能看到不少选手背着越野包。
▲赛道边已经出现不少围观市民,不过他们倒也并不尖声呐喊,举牌倒是不少。
▲难能可贵的是,赛道边还有观赛的年轻人,而且为数不少,这在我国是比较少见的。
▲刚出发时,还能跟上4:00的兔子,后来...
▲“拖家带口”看比赛。
▲我在道路一旁“偷拍”赛道上的跑友们时,竟然被其中一位老哥看到并“积极配合”。
▲小可爱~
▲这小朋友本来在赛道边好好地给选手们加着油,看到我拍他,竟然害羞地“掉头逃走了”...
▲看起来像是个教堂?
▲补给点水杯很大只,还是塑料的,喝水不是很方便。
▲树荫极好,如果是晴天,遮挡效果应该不错。
▲柏林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组成比较复杂,赛道边的加油人群组成也比较复杂,比如,上图中就有瑞士和希腊的国民为选手们加油。
▲作为“世界最快赛道”,柏林马拉松累计爬升约400米左右,均摊到42.195km的赛程,并不为多,很适合PB。
▲赛道补给相比国内很多赛事而言,都可以说是比较简单。这个像是葡萄汁或者蔓越莓汁,还蛮好喝的。
▲10公里,继续前进~
▲这位大叔头顶一个菠萝,吸睛无数,所到之处,引发阵阵哄笑。
▲朝鲜半岛跑友。
▲喷泉。草坪休整得并不整齐,看起来颇为荒芜。
▲柏林马拉松“音乐性”较强,在赛道上乐队较多,音乐种类也多样,比如上图的萨克斯。
▲观众加油比较热情。
▲天色渐暗,像是下雨前的模样了。
▲14公里。途径克罗伊茨贝格区(Kreuzberb),这里是外来移民聚居地,文化交流碰撞激烈,像这样占据整面墙的大型涂鸦艺术画,让人印象深刻。当然,克罗伊茨贝格区对面的腓特烈斯海因区(Friedrichshain)更是艺术集中区,著名的东区画廊离赛段就不远。
▲我这条“咸鱼”终于被4:00兔子反超了。
▲喝杯热姜茶压压惊。热姜茶好评!
▲虽然吐槽了柏马的补给平平无奇,但工作人员的服务还是很专业热情的。苹果切成小瓣,又托在戴手套的手上,非常专业。不过,与国内很多赛事不同的是,赛道的服务人员不是国内常见的学生志愿者。
▲道旁的房子五颜六色的,甚是灿烂。
▲此处的乐队主题为鼓。
▲途径水站。
▲道路前方的Kirche am Südstern教堂已经露出尖顶。即便旁边摆着一排移动厕所,还是感觉景色颇为宜人。
▲西式建筑在我这东方审美里,也是自有其趣味在的。
▲穿蓝衣服的哥们双手拍双球,真的好厉害~
▲24.5公里,途径一栋居民楼。二楼的一家子放着低音炮,他们随着音乐律动,气氛相当嗨。不过彼时已经下雨,之后的赛段我的手机屏幕常常积水,拍照就少了起来。
▲当日柏林本来就冷,赛程后段还下起了雨,实在是湿冷异常。赛道补给点,有了能量胶。
▲跑者们也是被淋得够呛。
▲淋雨的跑者和赛道风景,相映成趣。
▲萨克斯乐队的“雨中曲”,格外动情。
▲31.5公里。因为下雨,后面拍照比较少,终于,雨在30公里左右又停了。
▲笛声悠扬,鼓声清脆,赛道乐队,殊为不易。
▲37公里左右,红牛补给点。欧洲红牛(奥地利)的口感和亚洲红牛(泰国、中国)并不相同,还是更喜欢喝亚洲红牛。
▲39公里,离终点已经不远了,大家仿佛又有了力量。
▲临近终点,拱门也多了很多,这个即是赛事编织袋的赞助商。
▲和捡到我的42旅小伙伴一起途径御林广场。
▲41公里,还有1公里余,冲呀!
▲最后一点路程,也就没拍照,直到冲线。满桌子的奖牌~雨又淅沥淅沥地下起来了~
6.赛后
▲奖牌的正面包含了柏林的诸多地标建筑如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威廉皇帝纪念教堂、胜利纪念柱等;背面则是对柏林马拉松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一位前辈。
▲因为下雨,终点附近提供披风,前文也提到了,柏林马拉松的参赛包和赛后斗篷是二选一的,但组委会还是为所有完赛选手提供了完赛斗篷,不过普通选手的斗篷是简单的锡纸,而完赛斗篷套餐的选手斗篷则有内衬。不过因为又冷又累,我就没去拿,只拿了一件普通的斗篷。
▲完赛区提供大杯无酒精啤酒,而且还是冰的。可惜啊,“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一杯啤酒终于还是没喝完。
▲还了芯片,出了完赛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总结
能够有机会去跑柏林马拉松,始终要感谢悦跑圈&42旅的赞助支持。这一趟柏林之行,也是感慨良多,关于风景,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过,而说到柏林马拉松,也是颇有所感。在参加了柏林马拉松后,我一是觉得有的地方确实做得很好,比如专业的赛道服务和良好的赛道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又觉得其实在很多方面,可能并不如一些国内赛事做得出色,比如赛前领物的流畅程度、参赛包的丰富程度、马拉松博览会的福利、赛道补给的丰富程度等等。所以我一方面感慨“外国的月亮并没有特别圆”,另一方面又觉得国内的一些跑友对赛事的要求过高,有点不客观。广博文才不至于短见识,像觉得赛事有坡、组委会没提供一些保姆服务就是赛事办得不好,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网友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