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酸味草 酸味草在岭南盆景中时有出现,其3~5厘米的身材在微型山水盆景中犹如伞形小树。而在广泛的山野、庭园,它是令人深感温柔的绿披。它那倒心形小叶,颇为特殊,在许多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酸味草又名酢浆草、三叶酸、斑鸠酸,全株披白色柔毛,复叶互生,果实圆柱状有五梭,而花朵有黄色、红色(红花酢浆草的叶较大),药用多采用草叶,性味酸,微寒,具有清心安神、清热解毒等作用。 按药书介绍,酸味草常用于失眠、健忘等症,适用于心热者,可配松叶使用。酸味草配夏枯草、野菊花等,具降火清肝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炎。民间应用于跌打,则取酸味草鲜品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据云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民间亦有应用于感冒发热,小便短赤疼痛等症,并且外用于疮痈。 有趣的是,酸味草的“药性”连动物也知晓。笔者曾发现一些家猫在“拉肚子”的时候就跑到花盆上找酸味草吃。 酸味草原产南美洲及南非,花期甚长并且花色鲜艳。但因花朵较细小(通常直径1厘米)并性喜阳光,不见日光不盛放,因而并不引人注目,在以阴雨为主的早春更不容易拍摄。附图为杂草丛中的一株酸味草花,花序上十朵小花纹理清晰,色彩雅洁,风度潇洒,难以想象这些花朵出自幼弱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