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中皮影(一)

-- 作者:巴中魅影

“巴中皮影”,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皮雕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分“工艺美术”和“民间皮影戏演出”两大部分。“工艺美术”是指皮影人物的雕刻制作。选择放血而死的大黄牛皮经过“发汗”、“浸泡”、“刮毛”、“去筋”、“绷伸晾干”、“下料”,待雕刻制作。绘画纸人,将要雕制的皮人头、身、四肢分画于纸上,后将纸人画各部分粘贴在牛皮上,用40多把不同类型的雕凿进行棰刻,刻好后上色。再用手工熬制的明油(又称亮油)浸泡,泡得越透明越好。干后用粗麻绳将13处关节部位进行连接,组装成人的身躯和四肢,皮影行业称“桩”,在桩上上三根提签(背部和手)供走影之人操作。    皮影戏的演出是真人在亮子上(又称白布档子)操纵皮人,运用灯光之影,配合真人的道白、唱腔比划各种动作进行演戏。巴中民间称“皮鞑鞑戏”,“皮影儿戏”或“灯影儿”。演出剧目以神话戏为主,唱腔为川戏的“昆”、“高”、“胡”、“弹”、“灯”。伴奏乐器与川剧伴奏乐器相同,锣鼓打击为主,次为京胡、盖板、二胡、唢呐,还有扬琴、琵琶等弹拨乐器,打锣鼓和走影子者必须兼唱。其实,巴中皮影戏就是皮影人演川戏。

1 /
看美图,学技巧。摄影者的坚持与审美,扫一扫关注摄影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