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需求
这时候,正好看到这款来自明基的WiT ScreenBar Plus显示器读屏挂灯。单从形态上来看,这家伙就不是一个大众货,并且近千元的售价到底表现如何,由我来给大家来解读一下。
来个开箱
▲产品外包装正反面
▲台湾精品金质奖
明基ScreenBar Plus其实已经是这款产品的第二个版本了,从外包装来看依然就是国际范标准。包装整体并没有传统台灯那么重和大,属于轻量级选手。“台湾精品金质奖”的标识也非常的显眼,这个奖项更多的是强调质量上的突出,而非我们常见的各种设计奖项。
▲内部固定方式
打开外部包装,内侧采用的相对硬朗的牛皮纸加塑料固定模具的方式加以固定,在运输方面还算基本不需要担心的。
工业设计与细节
▲反射柔光板与冷暖色温LED灯珠
▲通用型Micro-USB接口
▲右侧的产品名标示
▲原厂制造
说到ScreenBar Plus的外形,依旧与上一代一样将极简进行到底。由于桌面控制器的加入,这让灯管“减负”,在感官上来的更加干净美观。值得一提的是ScreenBar Plus产自台湾原厂,这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其产品的价格和定位。也正是因为如此,ScreenBar Plus的氧化铝喷砂非常细腻,在手感和做工上没的说。
▲小细节:旋钮下方的固定卡纸
▲微微倾斜的控制器,方便调节
▲两枚工作提示灯与两个实体按键
▲传感器“躲在”旋钮后侧
▲阻尼感极好
相比上一代,这款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功能键和传感器剥离开,做成了一个独立的DOCK。这么一个小物件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桌面逼格,在我看来只提高了一百元的售价,还是选择二代更适合我。
▲大面积橡胶防滑垫
▲不可拆卸的接线设计
▲无法替换的一体式充电线
扁平式的线材很厚实,不过既然都做兼容性极高的Mirco-USB口,不明白为何控制器端为不可替换的接口。另外,控制器的加入就多了一个需要考虑摆放的位置。这么小还要考虑位置?对没错!因为线确实不够长啊。
▲兼具配重平衡、弹簧回弹、硅胶防滑等多个设计细节
ScreenBar Plus其实最有设计特点的就是这个夹具了,以配重支撑的方式替代直接夹,从而达到真正的超高兼容性(大到电视,小到超薄笔记本就可以)。
二代到底怎么样?
▲无极调节
▲开关响应迅速
▲智能一键调光的间歇变化效果
现在再来回顾一下ScreenBar Plus的四大卖点:USB供电、自动调光、可调亮度、冷暖色温。其实后两者在现在的台灯上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前两者还是真的非常非常的少见。
现在我来说说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差别,首先就是这个固定方式,虽然巧妙但是其实TA并不是极其牢固,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一代是触摸按键的原因。第二,前代强调智能(自动调光)而二代强调了无极调节的概念,当然这也与两者硬件差异有所区别。
那么说到这里纠结两款的同学应该可以就选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照明方式即是最大的差异
虽然有供电插头的影响,但ScreenBar Plus依然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调节(±10度),并且在直观上也是明显的。在我看来就是游戏模式(弱光护眼,照亮一部分键盘即可)和工作模式(最大面积的照亮桌面)。
日常使用
兼容性测试
亮度和功耗测试
既然是USB供电,那就不得不拿充电宝来做一个测试,测试结果分别为148-498LUX、196-670LUX、1531-5046LUX。虽然成绩不如直接供电,但是其稳定的发光表现和超强的兼容性足以让我手动点个赞了。
购买建议
非对称光线路径与传统台灯有很大的优势
极其好用且实用的USB供电
亮度、色温、自动多种选择调节
配重夹设计巧妙,快拆方便
价格还不够亲民
线材偏短
调节角度有限
外观: 9.0
性能: 10.0
价格: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