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新闻一周谈:Google向邪恶宣战,跟微软叫板!

罗山伯 2007-05-14 10:23:43
观点评论
1Google向邪恶宣战!回顶部

 

  Google之所以能荣登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之冠,这与其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精湛的技术优势有着莫大的关系。尊重用户、爱财有道、服务多元……让Google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本期周谈中,山伯将结合上周有关Google的两则新闻跟大家聊聊Google为欢唱“丰收之歌”而作出的努力。

向邪恶宣战:

  上周有消息称:Google通过深度分析发现,在被研究的450万个网页中有将近一成,也就是约有45万个网页含有恶意代码。这些网页能瞒过用户,在其计算机中安装恶意软件。

某“正规”网站却包含有恶意代码
某“正规”网站却包含有恶意代码

  上述结论可能是触目惊心的!因为这意味着善良的我们因使用互联网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极大,并且你我几乎都是在毫不知情、毫无防范的情况下便沦为了黑客的棋子,甚至成为邪恶之徒的帮凶!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向恶势力宣战!问题在于,我们的大刀应该向谁的头上砍去?

  是创建这45万个有关网页的站长吗?不!其实它们中的大多数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只是因为未能及时修复网站漏洞才成为代罪羔羊。

  我们要把矛头指向恶意代码的始作俑者,也就是黑客盗销产业链中的既得利益者。然而,由于利润颇丰,我们不可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防范铤而走险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必然性又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通过借用技术性的手段来完全杜绝此类现象。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全靠我们自己”!

  第一,在舆论的导向下集合整个社会的力量向恶意软件说不!

  赛门铁克在2007年度的《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受恶意软件侵袭的重灾区。广大网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唯有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恶意软件或“曾经的”流氓软件方能自救!

中国是受恶意软件侵袭的重灾区
中国是受恶意软件侵袭的重灾区

  第二,用户必须提高对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警惕性,尽可能远离或摆脱“僵尸网络”,让黑客也难为无米之炊。

  第三,网站站长虽为代罪羔羊,但毕竟也是因为它们在技术上的缺陷或人为上的疏忽才导致了被黑客骑劫的后果。因此,站长有责任不断完善安全机制,还互联网以“蓝天碧海”。

  早在今年2月份,Google就已经开始在其搜索页面上过滤可能带有恶意代码的网页。Google的火眼金睛让恶意代码无可遁形!这在一方面有利于保障用户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提醒迷糊的站长及时清除病毒、修补漏洞的作用。

恶意代码在Google的火眼金睛下无可遁形!
恶意代码在Google的火眼金睛下无可遁形!

  在尊重用户、保护用户方面,Google又走在了前面!

3Google跟微软叫板!回顶部

跟微软叫板:

  上周,在Google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其CEO埃里克·施密特透露了谷歌未来将重点发展的三项业务,分别为搜索、广告和应用软件。

Google以搜索引擎起家
Google以搜索引擎起家

  搜索及广告均为Google的“看家本领”,作为Google未来发展的重心纯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令外界兴奋的是,Google正打算在“应用软件”领域“有所作为”!

  以多元化的互联网服务著称的Google向来都不缺乏自家的应用软件,比如图片管理软件Picasa,IM工具Hello、Google Talk,基于Web的“在线创建和共享工作”服务“文件”,地图搜索软件Google Earth……如果将“谷歌拼音输入法”也算进去的话,Google的软件早已自成“系列”。

Google牌图片管理软件Picasa
Google牌图片管理软件Picasa

  然而直到目前为止,Google依然将其重心放在互联网服务上,其收入的九成以上还是来自于广告业务。Google向软件领域的拓展并没有为它创造多少利润。

  未来,Google将不满足于在应用软件领域方面的“小打小闹”。而大展拳脚的结果,势必会给微软帝国造成不小的压力。

  很久很久以前,Google和微软本来是河水不犯井水的!沧海桑田,事情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Web 2.0的发展使得微软更重视互联网服务;另一方面,多元化的策略推动着Google进军应用软件市场。如此一来,搜索巨人和软件巨头之间便产生了业务的交叉,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

微软重视互联网服务,推崇Web 2.0
微软重视互联网服务,推崇Web 2.0

  关于Google的应用软件,施密特最推崇的是去年才推出的“文件”服务。

  “Google文件”是基于网络的“免费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其竞争对手当然是微软的摇钱树——办公软件!相对于当前的MS Office而言,Google文件的优势表现在:

  第一,共享。主要表现为不同Google服务间的功能共用(比如与Gmail邮箱的整合)和不同用户间的数据分享。

  第二,跨平台。有网络的地方就能使用“Google文件”,而无需关注该服务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第三,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

  第四,免费。Google向全部用户免费开放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编辑功能。

“Google文件”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Google文件”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然而,“共享”所涉及的隐私问题,基于互联网所牵涉的安全问题与网络的速度、稳定性问题都会成为阻碍“Google文件”发展的因素。并且,如果大多数使用“Google文件”的用户均依赖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的话,Google发展应用软件业务反而成了促进微软持续发展的推手。

  MM和GG(MM指微软,GG指Google)一战在所难免!未来,雷德蒙软件巨头是否真的会通过收购雅虎以赢得与Google在互联网领域中竞争的胜利?Google发展应用软件吹起的狂风是否又会把微软的摇钱树连根掀起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打开太平洋知科技,阅读体验更佳
前往太平洋知科技APP查看原文,阅读体验更佳
继续评论
前往APP
制作海报

网友评论

写评论
APP内评论,得金币,兑好礼

聚超值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