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堪回首!谷歌中国的八大尴尬瞬间

软件 罗山伯 2007-11-01 09:20

  稳坐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第一把交椅,在互联网泡沫时代创造惊人奇迹,凭借独特的创新理念不断引领业界潮流……全球搜索巨头谷歌总是给人以清新、创新、进取的形象。然而对于谷歌中国而言,想要获得公众的认可和赞许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近,坊间有传闻煞有介事地宣称谷歌中国因逃漏税收而正遭受北京市有关部门的稽查。“知情人士”言之凿凿,舆论顿时一片哗然。虽然,谷歌中国的有关人员及时对事件作出了澄清,但相关传闻对谷歌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谷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只有短短的三个年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谷歌遭遇的指责可谓“此起彼伏”。这些指责或由于爱之深而责之切,或是对手的竞争策略使然。不管是什么原因,对处于风口浪尖的谷歌而言,那都是莫大的尴尬。

  谷歌中国三年,八大尴尬瞬间已经被历史定格为永恒。

  一、百度更懂中文,谷歌急气攻心:

  自2000年起,谷歌开始面向中文用户提供中文网页搜索。然而随着百度的崛起,谷歌的市场份额日益递减。作为后起之秀,百度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自居,并以“最懂中文”自诩。

  在其制作的广告(唐伯虎篇)中,百度声称:Baidu最理解中文、最明白中文、最尊重中文、最专注中文并且最享受中文。在咄咄逼人的百度面前,谷歌感受到了龙翔浅底、虎落平阳的尴尬。

谷歌中国

图1 百度声称比谷歌更懂中文

  二、李开复跳槽,谷歌干上微软:

  2005年7月,为了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谷歌向当时的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张开了双臂。李开复也深情地回应谷歌的善意,决定弃微软而去、投入到谷歌的怀抱。

  当时,李开复“跳槽案”受到了微软的强烈反对和美国司法的干预。虽然谷歌在与微软的人才抢夺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李开复因闪电跳槽而遭受诚信上的质疑让由其领导的谷歌中国同样蒙“羞”。

谷歌中国

图2 李开复曾让谷歌中国陷入尴尬的境地

  三、Google寓意丰收之歌,网友向“谷歌”说不:

  2006年4月12日,Google隆重宣布以“谷歌”二字作为其中文品牌名称,寓意“丰收之歌”。尽管Google对此颇为推崇,奈何用户多以“俗不可奈”为由对“谷歌”之名持反感的态度。

  没有中文名称,Google被指责本土化的决心不强;有了中文名称,“谷歌”又受到一些用户的排斥——谷歌中国深刻地体会到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

谷歌中国

图3 多数用户并不看好“谷歌”品牌

  四、难获经营牌照,谷歌借尸还魂:

  谷歌进军中国市场之初并不拥有属于自己的ICP经营许可证。为了规避法律责任,谷歌中国唯有向当时的战略合作伙伴“赶集网”借来“京ICP证050124号”的牌照应急。

  借腹生子,让谷歌中国体味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谷歌中国

图4 “京ICP证050124号”是赶集网的牌照

  五、百度发飙,谷歌狂泻:

  根据艾瑞中国的研究数据显示:在2004年,百度占据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33.1%的份额,而谷歌的市场占有率则为22.4%;2005年,以上的两个数据分别调整为46.5%和26.9%。到了2006年12月份,百度的月度访问次数高达66.3%,而谷歌则有18.1%——不足二成。

  面对着百度的节节胜利,“水土不服”成了谷歌中国挥之不去的尴尬。

谷歌中国

图5 谷歌中国的尴尬——水土不服

  六、好事多磨,谷歌拼音输入法深陷“词库门”:

  2007年4月4日发布的谷歌拼音输入法被指盗用了搜狗拼音输入法的词库,小小的输入法软件令谷歌的专业精神、创新能力和经营理念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面临着搜狐的“威胁”和舆论的讨伐,谷歌在紧急更新拼音输入法程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尴尬。

谷歌中国

图6 尴尬!谷歌紧急更新拼音输入法程序

  其它

  过去的三年里,谷歌中国遭遇的尴尬还包括:恶搞《新闻联播》节目和百度公司的内部视频在互联网广泛传播而造成恶劣影响、Google工具栏因捆绑推广而受到用户“恶评”等等。对此,大家肯定记忆犹新。

谷歌中国

图7 恶搞百度的内部视频外泄让谷歌中国颇为尴尬

  回顾谷歌中国的尴尬瞬间,我们旧事重提的目的并不是要痛打落水“狗”,更不是要在谷歌的伤口上洒盐。我们只想“以史为鉴”,希望谷歌中国前进的脚步能迈得更稳健一些。

收藏

网友评论

写评论

聚超值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