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又到一年315:也来说说近年网络流行的坑钱套路

Aimo 2019-03-15 00:15:42
观点评论
1零元购回顶部

  【PConline 杂谈】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这个时候,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利益都会成为热门话题。固然,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时代在变化,网络上的新套路仍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令一些新型骗局得以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近年来的经典网络坑钱套路,你中过招吗?

零元购

  天上掉馅饼的事,看着就是陷阱套路;然而在这两年,“零元购”却犹如一股燎原火,红遍了消费电子领域。

  所谓的“零元购”,其实并不是直接让你白拿,而是购买了某样商品后,再通过理财APP逐步返还金额。而购买的商品价格往往偏高,因此不少参与了“零元购”的朋友会将购买这类商品称之为“上车”,至于最后能不能顺利“下车”,那就看这一活动是否能持续举办下去,会不会“翻车”了。


0元购坑害消费者的消息层出不穷

  一个典型的“零元购”活动是怎样的呢?例如某款著名的“零元购”路由器,在购买之后,可以在包装内找到一个“K码”,然后将“K码”输入到某个金融APP内,就可以兑换成和路由器售价一致的理财金额。你需要将这份金额存放在特定理财平台一段时间,然后才能逐步提取;当将这份理财金额全部兑换成现金后,那么这路由器就等于白送,也就实现了“零元购”。


“零元购”并非真的完全不用给钱,而是给钱后逐步兑换

  从这个流程中,不难发现“零元购”的机制能否顺利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财平台能否在这段期限内,产生足以抵消掉商品成本的收益。例如某款路由器本来价值50元,但“零元购”的售价为399,这399元存入理财平台后,如果能够产生50元的收益,那么就为“零元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循环动力。

  但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仍以上文“零元购”活动中售价399元的路由器为例。该路由器购买后,会得到一个399元的理财产品兑换券,一个月后就能在理财产品中把399元提取出来。就算产品的成本低至售价的十分之一也就是39元,如果这个产品想要不亏本,就意味着这个月理财产品的收益需要达到10%——月收益10%的理财,放哪里都是极具风险不可能保本的存在。


斐讯路由器“零元购”活动背后的联璧金融平台的倒塌,令很多买家大伤元气

  如此的“零元购”想要持续运转,恐怕需要利用到新用户买产品的钱,去不断支付老用户的返现,这机制听着就像庞氏骗局,“零元购”能维持多久,恐怕取决于是否有源源不断的新用户。从这个角度来看,“零元购”已经接近于庞氏骗局。

  当然,并非所有的“零元购”都是套路骗局,毕竟各家“零元购”的机制都不同,除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某些产品也带有广告推广,这都可以填上成本的坑。另一方面,“零元购”的风险不至于让你的钱财损失殆尽,毕竟买来的产品还是实打实到手的,只是价格偏高而已。


然而,当“零元购”开始卖399的纸巾、999的润肤乳,你还敢玩吗?

  但是,“零元购”的机制决定了它很容易就走入庞氏骗局的旁门外道,理财平台的高收益还容易让用户头脑发热加注,然后真金白银付诸东流;与此同时很多电商平台和媒体广告对这类活动的风险避而不谈,令不少不明真相的用户掉进了大坑。参与“零元购”是否一定会“零元”?斐讯和联璧金融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无数人心头中拔不出的刺,面对这类套路,大家多长个心眼吧。

2一元购回顶部

一元购

  天上白白掉馅饼的“零元购”坑害了不少人,而拔一毛搏九牛的“一元购”,更是令许多人深陷套路不能自拔。所谓的“一元购”,指的是将一个商品的售价分成N个“一元”,你可以花一元钱来参与“一元购”活动,从而获得商品的抽选资格。

  例如,一部手机卖5000块钱,就可以花一元钱或者几元钱参与到“一元购”活动当中,到底能不能买到就得看抽选,每花一元抽选到的概率是五千分之一——当然这只是账面上看着如此。而如果没买到,花的钱并不会退还给你。


不少正规的互联网企业都推行过的“一元购”

  显然,“一元购”的魅力在于以小博大,很多用户抱着侥幸心理,试图让幸运女神为自己奉上一份大礼——这样的心态,已经和赌博无异。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一元购”的卖家也如同赌博庄家一样,在活动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你永远不知道卖家是真的按概率抽取买家,还是内定钦点。

  但和普通赌博不同的是,“一元购”更具有迷惑性,不少国内正规互联网企业都开展了“一元购”活动,例如网易、小米等等,而且不断有宣传资料向用户灌输真实中奖案例。此情此景下,不少人对“一元购”趋之若鹜,甚至有人玩“一元购”玩得倾家荡产。

  “一元购”的热潮终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冷却了下来。“一元购”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网络“一元购”业务的定性和处置意见》,网络“一元购”明确被定性为变相赌博或者诈骗,被予以打击。目前网易、小米等企业都已经停止了“一元购”活动,但这是否意味着“一元购”已经彻底从互联网消失了呢?


网络一元购被定性为赌博

  当然没有。除了大企业,仍有不少小作坊在运营“一元购”。对于这种骗局套路,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切勿参与其中,谨防财产损失。


不少大企业都开展过“一元购”,现已下线,但仍有部分野鸡平台在运营

3P2P金融回顶部

P2P金融

  互联网经济的一大表征,或许就是P2P金融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前所未有地降低了大众参与金融活动的门槛;其中,P2P金融以高利率引得无数群众投身其中,不少用户甚至研究起了如何利用不同的P2P金融平台薅羊毛,例如从A平台借钱到B平台投资,通过吃利差来赚一笔。


互联网P2P金融近年广为流行,但其中蕴含着大坑

  虽然的确有人因P2P平台受益,现在也仍有不少人热衷于到P2P平台借贷消费,或是向P2P平台投资理财。但纵观各种P2P金融的相关故事,不难发现满是血泪史。一般而言,典型的P2P平台同时提供借贷和投资服务,平台吸纳了大量个人投资后,将资金借贷给他人,平台和投资者通过利息获利。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令它成为了P2P金融的天然温床,不少从未接触过金融投资的朋友也参与到了其中。而和传统的金融服务相比,不难发现P2P金融平台有放款容易、收益率高等特点,同时P2P平台以小额资金为主,流动性极高,种种因素都令P2P金融充满了高风险。

  然而,不少朋友并没有意识到风险。P2P平台的机制决定了它容易产生高坏账率,借贷后追不回款的事情屡见不鲜,更别说某些平台的借贷利息基本就是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借了钱追不回来,一旦坏账堆高,别说收益了,本金是否还能如数奉还都是个问题。更有甚者,某些P2P金融平台干脆就空手套白狼,基本上就是用新用户的钱来偿还老用户的收益,可谓是赤裸裸的庞氏骗局。


钱宝网的收益甚至号称高达50%以上,显然是一个赤裸裸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终将迎来暴雷的结局。在某一段时间内,我们似乎每天都能看到投资者到P2P理财公司前堵门讨债的新闻。P2P暴雷之所以影响如此恶劣,这和P2P金融无孔不入的渗透脱不开关系。前面提到,互联网是P2P金融的天然温床,尽管你之前可能从未听说过它,但它总能从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落伸出触手将你卷入其中。

  例如在某些大牌手机的系统中,内置了各类P2P投资广告,不少用户出于对手机品牌的信任,往其中投资了大量资金,最后迎来了血本无归的惨痛结局;又例如上文提到过的“零元购”,依托的就是P2P金融平台,翻车现场惨不忍睹;再例如某共享单车,有嫌疑将用户押金投向了P2P金融的某个环节,最后押金沦为镜花水月一场空——你甚至不需要参与P2P金融活动,P2P暴雷就已经找上了你。


例如MIUI就曾经内置大量P2P金融广告,还注明是小米活动,大量平台相继暴雷,坑害了无数用户

  并非所有P2P金融平台都是大坑,主要还是得看该平台的收益来源、风控措施是否靠谱。遗憾的是,大多数网民似乎没有辨别P2P金融风险的能力,甚至一无所知就被其他服务拖进了P2P的大坑当中。国家已经针对P2P金融活动出台了不少规范性文件,如果你一定要参与网络上的P2P金融活动,务必选择正规的有牌照的平台,不然高风险的投资可能会让你血本无归,高利贷的借款甚至能毁了你的人生,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4闲鱼同城骗局/大数据杀熟回顶部

闲鱼同城交易骗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的形态又发生了改变,个人之间的电商交易越来越频繁,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二手交易平台闲鱼。用手机闲鱼APP拍照后就把东西给卖出去,或者到APP当中随便逛逛周边都有什么人在出二手,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然而,新的坑钱套路随之而来。


闲鱼买卖也暗藏套路

  在闲鱼平台上,相信大家能看到不少同城交易的信息。这类交易注明只接受同城面交,交易不走平台支付宝。卖二手同城面交其实很正常,也可以更早地见到货品,加上价格诱人,不少朋友贸贸然就接受了交易。然而,线下交易猫腻多,大致有两种常见骗局。

  首先是强买强卖骗局。来到线下见面交易后,才发现事情不对。交易的时候,要么地点会转七拐八地进入到一些偏僻小巷、商厦办公室,要么交易谈到一半的时候,周围突然一群人围上来施加压力。而交易本身的物品,会平添诸多猫腻,例如卖的iPhone突然告诉你是合约机,需要订阅一份高价套餐,或者要付一笔高昂的破解费。


线上还是面交?这是个问题

  到了这时,交易已经走入了骗子的流程当中,前一笔款已经给了,但不接着给额外的费用对方就不让你拿机子。在对方的主场当中,不少朋友有苦说不出,只能花钱当是买教训,这和某些电脑卖场奸商带客人去仓库然后强买强卖的套路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么要如何避免强买强卖的骗局?一方面要仔细查看对方的信用分、注册时间、交易评价等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在搜索引擎搜索对方的ID,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受骗信息。而交易最好还是通过平台进行,有了阿里作为中介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强买强卖,尽管成本可能更高,效率更低,但更安全可靠。

  其次是中间人劫持骗局,这是一种在之前比较流行的骗局。你在闲鱼卖东西的时候,骗子会新建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假冒页面,然后骗子用这个页面招揽到买家,接着分别联系你和买家线下交易。由于买家看到的是骗子的假冒页面,所以当你把货给买家后,买家却会当着你面把钱打到了骗子账户,你收不到钱以为是系统延迟,但最后却是财货两失。不过现在闲鱼已经增加了见面扫一扫的功能,很好地防范了这类骗局。

大数据杀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朋友都习惯通过网络使用各种便利的生活服务,例如用手机APP买票、订餐等等。作为这些服务的代价,我们需要向服务商提供大量个人隐私信息,例如地理定位、手机号码,甚至网页浏览足迹等。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通过统计计算成为大数据,让服务商拥有了向不同群体乃至每个用户精准推送不同服务的可能,“大数据杀熟”也由此而生。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通过大数据,服务商检测到你经常在它的平台消费,判断出你是个忠诚用户,这时候在服务商眼里,你俨然就变成了肥羊。例如你经常在某平台上订酒店,会越定越贵,成本越来越高,相反,新用户却能得到不少优惠。诸如这样的例子,在买电影票、买机票、打网约车等服务上,也是屡见不鲜。


忠诚度高的老用户(左)票价更贵


重度使用用户(左)比一般使用用户花费更高

  用户信任某个平台,往往就忽略了和其他平台的价格对比,最后反而需要你为对这个企业的忠诚买单。要避免这种坑钱套路,可以采取多账号、多平台比价等方法,但这又颇为不便,和移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便利这一出发点背道而驰。

  大数据催生了不公的价格歧视,移动互联网沦为了商家宰客的帮凶,用户要怎样才能避免变成韭菜?恐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结

  近年网络流行的坑钱套路远不止上文所提到的,例如老生常谈的电商促销假降价,又例如不属于消费场景的微信红包群、网络兼职招聘等骗局,都流毒甚广。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详细展开了。

  信息时代仍在发展,5G已然向我们招手,人们的消费方式还会发生进一步的转变。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仍需要警惕层出不穷的新型消费陷阱。也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严加监管,更切实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吧。

打开太平洋知科技,阅读体验更佳
前往太平洋知科技APP查看原文,阅读体验更佳
继续评论
前往APP
制作海报

网友评论

写评论
APP内评论,得金币,兑好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