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你每天会搜几次小红书?

虎嗅网 2024-08-11 21:03:27
公司

互联网打工人覃敏最近在筹划国庆假期,往常她都是把家里的金毛送去宠物店寄宿,然后跟所有旅行的养宠人一样,每当收到主子寄人篱下的小视频时,都会抱着手机上演大型破防现场。

如此反复了几年,覃敏决定今年带着金毛一起旅行,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宠物托运。航空公司的托运规定写得简洁宽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朋友也无法回答得面面俱到。

“要不你去小红书搜搜吧”,这是覃敏听到最多的建议。将信将疑地在搜索框输入“如何在北京大兴机场托运金毛犬”,覃敏意外地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有人整理了大兴机场托运宠物的全流程,连如何使用小程序薅到20块优惠券羊毛的教程都包含在内;有人列了托运前的注意事项,细致程度堪比医生的术前指导;还有人将托运金毛的过程拍成小视频,直接让覃敏代入式地“到现场”体验了一把。

与覃敏有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那些依赖朋友的智慧和传统搜索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反而能在小红书找到答案。

数据也佐证了这个趋势。近日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小红书十大搜索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有超过70%的小红书月活用户使用搜索,用户每天平均搜索量高达6次。

在小红书用户高频使用的搜索中,涵盖了各类具体入微和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卷不动也躺不平的打工人会搜“开会时想笑怎么憋住”;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的旅游特种兵在搜“欧洲火车站的Wi-Fi密码”。

引发现象级搜索的问题永远围绕着“有用”展开:上半年有1022万人在小红书研究“如何办理签证”,136万人在搜“夏天晒背”的姿势,甚至还有95万男生在小红书找“求复合”的办法。

从购物攻略成长为国民级社区的小红书,始终是一个流量巨头难以复制的案例,而如今互联网行业又多了一个新课题:为什么是小红书成为了普通人生活的重要搜索引擎?

实时更新的“生活百科全书”

从古至今,各个具体领域都有百科全书的问世,唯独生活没有。究其原因,生活永远处于进行中的状态,生活是总结不尽、归纳不完的。

而想要打造国民级的生活搜索引擎,就要具备描摹上亿普通人实时生活风貌的能力。这不是小红书成立之初就设定的目标,却在用户的推动下一步步实现。

移动互联网全面爆发的2013年末,小红书正式从测试版PDF进化为图文笔记分享社区,但选择UGC还是PGC,创始团队有过一些纠结。

对早期创业阶段的互联网产品而言,内容发布量决定了早期用户的留存,因此小红书团队也曾考虑邀请B端商家入驻,提供官方导购在内的PGC内容。然而这个想法在团队观察并体验到用户的真正需求后被彻底推翻。

在一次飞香港的行程之前,创始人星矢发了条朋友圈让有代购需求的朋友留言,当时最多的代购诉求是iPhone手机。但当他在香港结束采购并把相关经历发出来后,评论区的留言却五花八门:“限购吗”、“需要出示身份证吗”、“能不能找人代刷卡”…..

即便是同样的购物需求,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关注点和疑问,而这些信息又很难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回答。

这次代购经历让星矢明确了三件事:1、PGC只能提供相对标准的答案,但生活是千人千面的;2、小红书应该放大普通人的内容,以此填补PGC内容的信息缺口;3、将无数普通人对生活的分享与讨论连接起来,构成社区的基本面。

以此为起点,小红书正式开启了UGC社区之路。

这条路并不好走、早期甚至坎坷异常,在那个PGC内容为王的时代,汇聚了众多头部明星和KOL的微博才是移动互联网流量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小红书、豆瓣、虎扑在内的UGC社区都被打上了“小众”的标签。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普通大众用户快速成长为移动互联网的主体,他们有着强烈的表达与参与欲望。

而拥有UGC基因的小红书具有去中心化的内容属性,即便是普通人的笔记也能被看见,由此激发了站内用户随时随地的分享和讨论,也奠定了小红书搜索实时性的基础。

2018年,小红书MAU突破5000万,并坚定地要成为“生活方式的入口”。真正让小红书甩开同期UGC社区的是,它并没有满足于成为特定群体分享和搜索的小众平台,而是继续借助UGC内容,一步步地扩品类。

2020年是小红书扩品类的重要转折点,居家办公和生活带来的互联网红利,让抖音的DAU从上一年的4亿涨到6亿;B站的DAU则从3000万突破了5500万,小红书的MAU也在这年年中突破1亿。

被封控在家的人们涌入小红书搜索菜谱和居家健身教程,相关内容的笔记投稿量和点击量双双暴涨,站内最火的内容从穿搭护肤变成了“凉皮的做法”,以此为起点,小红书成了这一时期人们搜索和分享居家生活的容器,凭此吸引着同样渴求抱团取暖的新用户源源不断地涌入。

小红书的内容泛化和用户增长间的飞轮效应,在后疫情阶段更加快速地转动。

随着出走家门的普通人热烈地拥抱世界,小红书成了新兴生活方式的起源地和大本营,从飞盘、陆冲、徒步、桨板等户外运动,到新中式和多巴胺穿搭,再到CityWalk,曾经小众的购物攻略成长为见证更多人生活变迁的国民级社区。

在PC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几乎是唯一的内容入口,谷歌和百度那条简洁的搜索框连接着人们和海量信息;而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内容被众多独立且相对封闭的APP分割,由此催生出一座座信息孤岛。

这一时期,专注住房装修的“好好住”、旅行攻略的“马蜂窝”、美食教程的“下厨房”……这些生活方式App培养了用户在电商搜索生活方式方方面面的习惯,也将这些搜索行为留在了自己的App中。

小红书在过去几年的品类扩张中,恰好长成了这些垂类App的集合体;甚至因为重UGC,小红书提供的内容更具体、更细致。

用户关于生活方式的搜索,慢慢聚集到小红书。积累了海量细分、实时内容的小红书成为了一本传阅在用户间的《生活百科全书》。

搜索的“千人千面”与“具体而微”

光是一本实时更新的生活百科全书,还不足以令小红书成为国民级的生活搜索引擎,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人们还需要更高效地获取哪怕具体而微的问题答案,这对小红书来说,意味着要将海量的社区沉淀内容精准且个性化地呈现给搜索用户。

回溯小红书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它是最早使用推荐算法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早在2015年,小红书就用推荐算法替代了编辑精选,当时的算法工程师很头痛,因为社区每天的新增笔记数量仅有几百篇,用户很快就能刷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算法根本跑不起来。但小红书坚持拥抱算法推荐,理由是:小红书只有用好推荐,才有机会为每个用户量身定制一本生活百科全书。

个性化推荐与搜索虽然是不同的互联网技术,但两者在产品应用上一直互为助力。一方面,搜索引擎可以使用推荐系统的数据来优化搜索结果排序;另一方面,个性化推荐也可以利用搜索行为数据来改进推荐效果。

站在推荐算法的肩膀上,小红书个性化搜索开始不断升级迭代。

比如最基础的,通过搜索用户人群的特征信息和查询关键词,就能让同时搜索连衣裙的20岁和50岁的女性得到不同的内容,而对用户行为的学习也帮助搜索结果更加个性化。

不仅如此,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时间搜索同一个问题的用户,看到的笔记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用户亲测后发现,在北京出差下班后搜索餐厅,得到的推荐笔记多是当地晚餐的最佳打卡地。

小红书相关技术人员还提到,意大利有一个著名景点五渔村,浙江的小箬村也被网友称为“中国的五渔村”。当用户搜“五渔村”时,到底是想想搜哪个五渔村?用户的意图复杂多变、语言表达也难以被统一标准化,这种差异性的搜索需求只有对用户的过往行为和画像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个性化搜索为用户带来的价值是,它让一本实时更新的生活百科全书变“薄”了,为不同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的人,量身定制了一个千人千面的生活百科全书。

与此同时,基于小红书内容社区的属性,平台用户的浏览深度天然就是传统引擎的数倍,这意味着用户在小红书有更加深入的搜索行为,从而产生了更多可用于优化个性化搜索技术的行为数据。

然而小红书搜索还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随着内容不断激增和用户群体多样化,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用户的搜索问题正在越来越细化。

烹饪料理时人们会搜“厨房边角料怎么二次利用”、养宠人在搜“怎么求猫陪自己睡觉”、外出游玩的人们会搜“悬空寺几点去可以避免排队”,而时尚达人则在查找“让洞洞鞋变小”的办法。

无论是PC时代还是移动时代,考量搜索平台的一个标准始终没有变,那就是能否让用户找到具体而微的问题的答案,用互联网术语来说就是长尾搜索词的匹配度。

在搜索技术中,长尾词指的是搜索频率相对较低、但总量庞大的关键词,这些词或许与热门或常识性的话题无关,但对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而言至关重要,覃敏搜索的“在北京大兴机场托运金毛犬”,就是典型的长尾搜索场景。对于搜索平台来说,优化长尾词可以提高搜索质量和用户体验。

截至2024年6月,“长尾搜索词”在小红书所有搜索词的占比已经超过60%,而行业长尾搜索词占比的平均水平在30%左右,很多搜索用户经常发出“小红书懂我”、“这也能搜到”的感叹,原因也在于此。

在技术的加持下,这本实时更新的生活百科全书才真正进化成“为普通人量身定制”的搜索引擎。

小红书的第一性原理是“人”

对UGC的重视、内容泛化与用户增长的飞轮效应、搜索技术与内容社区的相辅相成,这些促成了小红书成为“什么都能搜到”的生活百科全书。而在其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人。

“人”和“第一性原理”是小红书内部频繁被提及的两个词,第一性原理的意思是思考重要问题时应该回归事物的本质,从基础的层面出发寻找解决方案,而小红书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人。

首先是基于人的生活来组织搜索内容。内容是由人生产、被人消费、服务于人的,挂在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嘴边的“垂类”,不应该是垂直某个品类,而是热爱某一类生活方式的群体。

多位小红书博主曾表示在其他内容平台只有做非常垂直的品类才能获得更好的推荐流量,但在小红书只需要做好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就可以。

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可以白天是大厂打工人、下班之后是乐队贝斯手;也可以既是厨师又是健身教练;而旅行博主如果兴致来了,也可以客串几天家居达人;在小红书内容不会成为局限人的框架,相反地,人会成为吸引用户观看内容的核心。

也就是说,用户真正在小红书搜到的,是万千真实、自由、个性化的人,只要是对人有用的内容,都能被推荐、被搜到,生活百科全书的本质就是普通人发布的丰富多元内容帮助到了另一群有需要的普通人。

不仅是搜索内容的组织和运营,小红书搜索技术的底层逻辑依旧是人,技术要为人提供价值。

小红书最初加码推荐算法时,互联网行业有个备受热议的话题,叫做“算法有没有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平衡审美与效率、主观判断与客观数据、内容运营与推荐算法。

很显然,那些年获得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产品将天平倾向了后者,但小红书创始团队却坚持认为前者同样重要,因为只有保留人的审美和主观判断、由人来运营社区,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内容,为人提供价值。

于是,小红书想了很多可以将“人的价值最大化”的核心数据指标。

比如2017年小红书加入推荐算法的“CES”,即根据点赞、收藏、评论、转发、关注等互动情况打分,再决定是否推荐给更广泛的用户,这套系统多数内容平台都有,但哪个互动维度的权重更高,决定了这个平台的内容价值取向。在早期,小红书上与“有用”相关的互动指标,是比“好玩”相关指标权重更高的。

再如,小红书2019年提出,衡量自身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不看用户停留时长,而要看人均搜索量;同样地,SAU也是小红书团队非常重视的指标,它通过用户的搜索意愿反映了小红书是否为普通人解答了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

这些早期看起来没野心、不激进、缺少互联网速度的核心指标,反而让小红书这家“慢公司”长出了一套精细且普适、有人味儿的搜索体系。素人博主随手更新的信息也好,普通用户细致长尾的搜索问题也好,哪怕再个体化的经验,只要有用都能被分发、被搜索。

对人的观察和思考贯穿了小红书发展的每个阶段,即便这家公司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国民级应用,它仍在内部反复讨论小红书与人的关系。

2023年初,小红书的DAU已突破1亿、超过三分之一的月活用户打开小红书第一步是直奔搜索。这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从小众到大众的标志,也体现了小红书成为普通人生活的搜索首选。站在日活1亿的新起点,小红书团队开启了一次城市调研,重新思考小红书的价值。

一位参与调研的成员表示,团队发现哪怕把“有用”做到极致,可能也无法达到目标的用户量级,因为低线城市的用户对“有用”的需求程度有限;不同用户对“有用”的理解也有差异,可能消磨时间也是一种“有用”。

而那个小红书成长过程中被讨论过无数次的问题,也再度被搬上台面:到底要不要放弃“有用”的价值取向,加入娱乐内容。

几经争论后,小红书内部达成的共识是依旧“希望可以给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多价值”。这个考虑的背后,也是基于小红书最初的增长动力——人。

因此基于人的生活去组织内容、让技术为人的生活提供价值、由人做主导运营映射了无数普通人生活的线上社区,将是小红书长期不变的朴素哲学。

做出这个决策的过程虽然坎坷,但理由却很简单:在小红书,普通人才是被关注的主角,生活才是永远的主题。

结尾

2023年的一次CEO面对面上,有位员工向星矢提问:在小红书走过的十年里,这家公司创造的什么最让你感到自豪?

“如果要说最自豪的,那就是我们通过小红书这个产品,将上亿中国人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从每一个人的脑子里搬到了互联网上,这些生活信息的数字化,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中文互联网的信息。”星矢说。

人们对于搜索的需求从未减少,只不过在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中成长起来的这代用户,有着更加个性化的搜索需求,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个丰富真实、动态更新、可以随时跳入参与讨论的生活搜索。

这种越来越精细化的搜索需求,已不是互联网公司靠卷算法、堆数据、通过造神吸引眼球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大千世界里无数普通个体的参与,通过人与人的连接来达成。

在互联网世界看见“人”、重视“人”,成为连接“人”的桥梁、为“人”的生活建造城市,才是小红书搜索真正的成功要义。

本文来源:虎嗅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网友评论

聚超值推荐

更多优惠

相关推荐

相关产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