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数码圈“水深火热”的一个月,根据不完全统计,本月陆续进行的数码产品发布会(手机)和“软硬件开发者大会”将超20场,“数码圈博主十月出勤率”或将超过67%。同样的,对于数码手机用户而言,这也是“最宜换机”的月份。
图源FUJIFILM
本次已发布和未发布的机型包含vivo、oppo、荣耀、华为和苹果等多家大厂,发布的新品内容涵括“年度影像旗舰手机”、“常规迭代中低端序列产品”以及“秀肌肉”并“求同存异”的“软/硬件生态系统”等等。从市场行为来看,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数码春节赶集的气氛”,毕竟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剁手节”已经火爆进行中。
图源网络
反观“数码相机圈“的新品迭代,基本维持固定的月份节奏,视乎并不受“市场促销行为”调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最基础的购买需求来看,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人的身体器官“,在多数生活场景中,离开手机会使一切变得“不便”,且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毕竟每天使用和每周使用在感知上会有着完全不同“性价比错觉”。而多数普通用户购入数码相机,更多是作为额外的“专用拍摄设备”,相较手机的使用频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计算摄影Next level
手机摄影被称为“计算摄影”(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delson教授提出了《关于成像的全光函数描述方法》,这可以看作是计算摄影的早期理论基础。相较135全画幅相机的成像区域,早期手机摄影模组的传感器“小的实在可爱”,而“计算摄影”旨在结合计算、数字传感器、光学系统和智能光照等技术,从成像机理上改进传统相机,并将硬件设计与软件计算能力有机结合,突破经典成像模型和数字相机的局限性,增强或者扩展传统数字相机的数据采集能力,全方位地捕捉真实世界的场景信息。
图源网络
升级至下一个阶段用了19年。2010年,超前的iSight传感器配合先进算法实现了惊人的拍摄效果,“iPhone 4”的发布重新标定了“传统手机摄影的基础模板”。 iPhone 4的摄像头升级,以及随后iOS平台上大量拍摄、分享应用的涌现,让用户养成了随拍随发的使用习惯,这标志着手机摄影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在2018年,谷歌Pixel 3的发布,它首次将手持夜景模式带给用户,这项功能利用多帧连拍融合和人工智能填色的方式来弥补手机传感器偏小的先天不足。同年,苹果在iPhone 11系列的发布会上,首次将“计算摄影”的概念引入,这个概念也第一次被大众所熟知。
图源华为手机官网
步入2020年后,手机摄影好坏已经不再会是大家热烈讨论的“议题”,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摄影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从“卷硬件”到“拼软件”(拍的清——拍的美),从“单摄裁切”到“多摄全场景覆盖”,真正意义上以软件算法优化,弥补了硬件上的物理限制,提升了拍照摄影的体验,深刻落实了“计算摄影”的深度应用。
图源哈苏官网截图
毕竟相较传统影像厂商深入人心的成像风格特点,多数手机厂商尚还没有定性各家“专有的影像风格特点”(计算摄影),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漂泊境遇,当然这也完全有可能和“手机作为快消品”的属性挂钩,如果不能及时给消费者“热烈的新鲜感”,很难在市场行为中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被挤出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赛道”。
从近两年的手机厂商影像厂商调校方向来看,各大厂商都在日渐固定自己的主要成像风格特点,包括但不限定与传统影像厂商的各类联名、时下热点的成像风格滤镜等,这反映出消费者对手机摄像模组的需求提升,以及对高素质影像记录的追求。从人文设计和使用认可来看,有明确目的性的“品牌、性能亦或者名词植入”,可以有效提升手机摄影文化底蕴,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的价格也在不断水涨船高。
图源vivo手机官网截图
而在软硬件协同方面,抛开已经多数手机厂商已经“打磨圆滑”的平面拍摄能力不谈,现在多数手机已经能在狭小的手机(相较相机的独立数据处理芯片和散热模组来看)中实现全焦段4K30帧甚至4K60帧超高清视频录制,更有胜者已经支持高规格的4K120帧视频录制能力,而这同样是中高端数码相机才能具备的专业影像摄制能力。而在更加考验软件实力的“伽马空间色彩科学”方面,多数手机厂商都做出了“Log”灰度色彩录制曲线,先不考虑是否好用,能否真的提升手机的影像制作能力,但毋庸置疑的是,手机影像正在切分“相机摄影”的蛋糕。
相机变得“智能”
图源网络
相机自“1824年黑盒摄影”固定下第一幅图像以来,已经在时间长河中渡过超200年的光阴岁月,而在此期间,它已经变化了许多种模样,从早期的“沥青锡板”、“黑白胶片”、“彩色胶片”、“数字摄影”到“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多种摄影记录方式”(不局限于相机),相机的发展历史几乎是伴随“摄影的发展历程”前进而前进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对摄影的思考表达会从侧面推进“相机”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变得智能。
质感
而在近年,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发展,相机的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虽然手机摄影在一定层度上为“专注摄影”提供了土壤,但不能直接认为后续一定会投入“相机摄影”的怀抱。
但毋庸置疑的是,浸入摄影中,一定会被多种美学所浸染,势必会不断追逐美的踪迹,而“美和时尚”一直以来遵循着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早年被“简约设计”抛下的复古相机被重新置于台面,广受消费者追捧。
智能
手机摄影在向“专业摄影”靠拢的同时,数码相机也正发散“忠于光学摄影”的成像理念。前有索尼在专业相机中增加“AI智能芯片”用于更好的识别“主体物”,并提供“AI识别,主动预测跟焦”;再有独立的“白平衡识别传感器”;再有佳能在数码相机中内置不可关闭的“降噪算法”;后有尼康针对“AI图像生成技术”加入“C2PA”固件认证,为“真实图像”摇旗助力。当然,更直接的“智能”还体现在色彩科学上。同样的,受益于社交媒体、分享平台的的人潮汹涌,消费者对于“直出好看”的影像需求正不断拔高,而“光学摄影”的数码相机开始加入“创意外观、人像优化和胶片模拟”等“直出滤镜”,甚有胜者在相机中内置了亲和且有机的“皮肤柔和”等数字功能。
一切为了好用
不可否认的是在摄影领域中,没有传统的“孰优孰劣”,都是基于用户在不断调整并发展,手机在早先年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着多种发展上升渠道,但在多年的发展验证中,唯独“摄影”,这一无差别的“平民用户艺术创作手段”被保留并发散出璀璨星光。而钻研色彩构成科学及传统的光学成像的相机摄影,也正为普通消费者改变“使用理念”,成为简单好用的“专业影像制作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