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全球范围内热映的《第九区》已经凭借着极佳的口碑和绝对颠覆性的创意特效席卷全球,有评论甚至称这是继《2001太空漫游》之后思想最为深刻,意义最为深远的科幻电影之一。11月27日,《第九区》将引进中国院线,中国的观众也将不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是走进电影院一饱眼福。
《第九区》通过纪录片风格的镜头让我们看到政治的悲哀以及人性的贪婪、嗜血和最后的温情。以往的科幻大片大多着重于外星飞船、宇宙景观或者战争场面的特效,但是《第九区》却独辟蹊径,创造出造型怪异的“大虾外星人”,并将他们融入到地球人的日常生活环境之中,完全撇掉了之前大多数观众对外星人的惯性想象。本片以其突破性的特效技术加强了视觉感受,让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于那个肮脏充满杀戮且让人绝望的《第九区》。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真实,即使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部虚构的电影。
《第九区》的特效由加拿大Image Engine特技制作公司协助制作,接下来通过Image Engine提供的图片,让我们一起了解“外星大虾”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图1
视频:《第九区》外星虾
第一只“大虾”的诞生
《第九区》的幕后特效团队十分不简单,本片电脑制作总监肖恩·沃尔什跑了许多地方召集了世界各地的CG顶尖高手。《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的建模师马克便是其中一位。他的建模工作可谓是《第九区》特技制作工作的第一步骤,也是关键的一步,这就像是要建造亚当和夏娃一样。
马克的杀手锏是建模和定义外星人及衣料材质纹理。他先对WETA公司设计好的角色模型进行3D扫描,经过再次拓扑化后,他要通过MAYA里的几何定义准备接下来的生物骨骼化的工作,然后再由其他团队用Zbrush对毛发、衣料及其它元素进行纹理生成。这样的描述也许有些复杂,简单来讲就是将2D图像进行3D加工制作,再通过软件将其转化成真正的活生生的大虾。
“能和克里斯托弗·约翰逊(外星人主角的名字)一起工作,我真的很开心。尤其是一想到这可是由WETA的优秀艺术家完成的设计。”马克说道, “这次经历真是太棒了。对于《第九区》的工作,我感到相当自豪,这绝对是电影、特效、科幻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图2 建模是特技工作的第一步骤
怎样一口气完成上百个大虾影像?
马克的建模工作完成之后,一切都交给了朱莉安娜·克莱克斯和她的老板乔·艾维莱格,他们一起在《第九区》的幕后制作团队负责克里斯托弗和小外星人CJ的外表开发,并开始为大虾们进行纹理贴图,使它们拥有极具真实感的皮肤、触角等。
“要为20个不同的成人大虾(包括衣服)进行纹理贴图,而每一个模型都有21个位图贴图材质,每一个位图贴图材质都有4069个像素。”朱莉安娜说,“这些贴图包括颜色、凸点、位移、各种参数、湿润度、粗糙度、面具、和对各种物质的反应,例如外壳、皮肤、眼睛、毛发、伤口、血液、泥土、灰尘、化妆品和粘液。这其实是一个赋予角色真实身体的过程。”
朱莉安娜继续介绍道:“大多材质纹理一开始都是通过Zbrush定义的,然后再转到Photoshop编辑。这样我可以更快地多边形着色一个模式出来,然后再对整个身体进行贴图工作。为了滤层、追加颜色、图片细节,我会对Photoshop中的贴图做一些必要的修改,并且对剩余的部分进行同样的图层调整。我将我的第一个贴图作为模板,其它的就只需要加一些颜色或者别的元素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就好。对于批量生成的这些形象,我只要更换一些模式和颜色,为它们化化妆,就像给他们换件衣服一样,繁琐的工作立马变得简单起来。特效制作其实在于思考方法和创意,真正执行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Jabuka是基于Python(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用postgreSQL数据库后台写的一个资源管理器和镜头建立系统。”尼格尔(建模和纹理生成总监)补充道。《第九区》里几乎每个镜头里都使用了Jabuka,它可以让颜色、画面、粘稠物、几何体和诸多衣料随机化。也就是说,任意一组随机化的组合都会产生不同的房屋、画面背景和一大群形态各异的大虾,因此动画师只用选择40或者50个大虾为基本,再点击一个按钮,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大虾们,这让看起来繁琐的外星人绘制制作工作简化起来,这和通常大家知道的图像复制异曲同工,早在《阿甘正传》中这项技术就有运用,只不过到《第九区》中,外星人大虾不再是通过简单的复制而生成,而全都要依赖于元素随机生成的这个伟大功能。
图3
是人演大虾还是大虾扮人?
不过我们的大虾主角,最后带着儿子离开地球的克里斯托弗·约翰逊则不能相同对待。他需要更加细致的绘制制作,而不能仅仅依靠随机生成形象。因此实拍时克里斯托弗·约翰逊的扮演者詹森·库伯需要始终在画面里进行表演,与此同时动画师要在忠于詹森表演的前提下捕捉他的动作神情并且将其和大虾结合,再一步步按帧描绘,到后期合成为动画。动画总监斯蒂夫·尼可拉斯还提议让詹森·库伯穿上灰色衣服表演,这对于尼尔想要的那种演员和大虾之间的表演和互动会非常有帮助。
在片场工作人员要一丝不苟地捕捉下詹森表演时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这样动画师才可以选取最佳时间的最佳画面进行制作。而最终的效果是我们看到一个“大虾味”和“人情味”都十足的克里斯托弗,却没有人会看出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表演。
图4 拍摄现场与完成镜头对比图
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第九区真的不存在么?
对于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来说,后期制作和视觉特效才能让他拍出他真正想要的电影,而更有难度的还在于这是一部要营造出纪录片风格的电影,影片中一切场景和人物都要看起来像是没有精心设计过,而就是用镜头真实记录下来的一样。
《第九区》中的镜头要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却又十分信服,要让观众们认为世界上真的存在第九区,而这部电影真的就是一部有关“大虾”的纪录片。所以Image Egine面临的挑战绝对不是循序渐进的困难,而是从第一个镜头,“大虾”的飞船降临地球时,他们的挑战就已经开始了。“就像之前说的,他们要在实拍中捕捉各个动作和表情,除此之外还有爆炸场面和军队开战的场面,有几组超短的连续镜头和一次性镜头都说明了要想进行镜头跟踪和电脑管理方面有多困难,尤其是在拍摄一次性镜头时要求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同时全力以赴,绝对不能出现丝毫差错。然后工作人员还需要逐个镜头地再次修饰外星人的外表,每一个细节包括毛发、粘液、触角等都要一遍遍地检查。”沃尔什回忆道。
图5
图6
导演尼尔对此必然也功不可没,在片场他说得最多的指点的话便是,“让一切看起来更酷一点!”创作总监杰姆斯认为“酷”这个词有着极强的信任暗示作用,当尼尔说“酷”这个词的时候,他知道他们的想法已经走到一起去了。“首先,尼尔最厉害的地方是他完全以你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来认可你,这很难得。大多数导演都会固执于自己的想法,而认为制作只是制作,和艺术无关。杰姆斯说,“所以《第九区》是我们基于艺术层面的讨论而诞生的,而并非只是大场面制作这样简单,这本身就已经确立了《第九区》高层次的艺术水准。我们都知道,除了沟通外,导演的信任是最关键的。”
图7 对峙的群戏
图8 模型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昆虫头部
奔跑吧,抗争吧,就像你们真的存在一样
WETA的工作是设计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儿子小CJ的形象,而Image Egine的工作则是要将这些草图变成真正的大虾,要让他们动起来,要让他们真实生活在第九区里。杰姆斯就是来领导这个过程的总监。首先他们要了解大虾的样子,这得益于尼尔的灵感来源 ——《小群体》这本书。里面有大量小虫子、幼虫、寄生虫和蜘蛛的图片。他们因此致电作者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的图片,这样他们可以把大虾做得更加真实,更贴近真正的虫子。
图9 “大虾”头部细节来自于各种昆虫
“如果你去看巨型虫,你会发现我们将它的颜色运用到了大虾身上,我们也采集了蚱蜢的颜色。”杰姆斯说。除了大虾的大概外形,杰姆斯对于大虾的面部也作出了一些改变,他让这些大虾比之前的壳更多一些,皮肤更少一些,这样的话他们看起来将更像虫类。这样整个团队又进一步充实了2D的概念,并且立马得到了导演的认可。
大虾拥有地球上直立动物的骨骼,但是也拥有外星人的器官和肢体,在对大虾进行模拟后,制作团队完成了大虾四肢的微型触角和毛发,而他们的面部骨骼则是基于人类的面部肌肉完成的。他们以此准备了一个中央系统来储存大虾的基本身体形态,这样才可以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种族,而他们的眼睛则是区分它们的最好的方法,这恰恰也是整个演出部分的关键。看过的观众都会知道,仅凭克里斯托弗的身体,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分清楚它和其它大虾有什么区别,然而它那双善良且悲天悯人的眼睛一直在告诉我们,它是虾人中最杰出的英雄。“我想我们达到了尼尔对虾人的要求,他们不能像人类一样行走,也不能看起来像是穿着衣服的人类,但是也不能太过于天马行空,毕竟整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真实世界中。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们看起来绝对是外星生物,却也不是那么的‘外星人’,这很有意思。”
图10 克里斯托弗悲天悯人的眼神
于是在这样专业的制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亦幻亦真的大虾外星人,它们看起来那样陌生,却又其实来自于我们的星球,也许这正合导演希望影射我们的生活的想法不谋而合。它们也许来自于外太空,但是其实它们就在我们中间。看过之后你也许更加宁愿相信这真的是一部纪录片,第九区真的存在。这就是尼尔和Image Engine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