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Apple Pay联盟如何合力破解难题待考
不过,这只是一场移动支付争夺战的开始。
易观智库金融行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总监马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成功绑定过后,支付的场景和体验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记者多方深度访谈和观察,上线一个多月,ApplePay联盟已经初步暴露一些内部合作问题,亦有不少难题待解。
难题1:支付场景有待丰富
当前商户数量有限、支付场景不足是ApplePay上线一个多月来槽点之一。据新华网数据显示,全国支持NFC支付的银联POS机约600万台,占全部POS机比重约三分之一。而相比之下,前期大规模投入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占据了大量商户收银台。根据支付宝此前披露数据,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4万多家商超、卖场、便利店接入了支付宝,不难看出,支付宝正极力拓展线下支付场景。
此外,记者实地走访广州时尚天河的36家商户中,绝大部分商户都配有银联POS机,但仅有两家新开业的商户配备的POS机上标有银联云闪付“Quick pass”的标志。配有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POS机的商户有10家,以餐饮类商户为主。
对于当前ApplePay场景不足的槽点,马韬认为,支付场景的丰富程度肯定是一个制约因素,ApplePay的支付场景确实没有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场景多。不过他同时指出,微信、支付宝在丰富支付场景已经做了两年多时间,花了大量财力和人力物力做推广,而Apple Pay才刚刚上线,短期内是有很大差距的,后期可以通过时间和资源去弥补。
场景问题,摆在ApplePay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在支付宝和微信手中抢回更多商户。在费率方面,曾毅透露,目前,ApplePay对商户收取的费用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类似。
但也有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后续的商户开发商,ApplePay的联盟也暴露出了多方之间如何更好平衡的问题。一家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坦言:ApplePay支付在推广组织上存在难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有较强的地推团队,且有明确考核和激励机制。但苹果公司将苹果支付推广到银行相对简单,推广到本地商户却不易,有可能会依靠银联。
曾毅也坦言,ApplePay后续的挑战在于多方参与之下,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保证各方的持续投入和热情。仅靠单方的主导很难持续。
就商户的收费问题,支付宝和财付通在和银行博弈过程中,与多数银行达成了打包收费协议,调用银行接口的费用并不与笔数和金额同步提升,业务量越大,单笔成本越低,蚂蚁金服CEO彭蕾1月8日表示,支付宝“可以做到单笔技术成本2分钱”。“以低价和亏损抢占市场,待形成粘性和规模后提价收费获取收益,则是多数互联网公司的业务策略。”但他指出,ApplePay并没有改变银联和银行的成本结构。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在商户费用策略方面仍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降低商户费用和第三方支付抢市场,会带来收益下降,在盈利增长日益艰难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内部一致认同;维持商户费用标准推广ApplePay,新技术替代的可能是自己原有市场份额,受益的只是苹果公司和用户。另外一个应对第三方支付低价竞争的选择是改打包收费为按笔或按金额收费,但难度极大,第三方支付靠银行打包收费模式降低单笔成本,抢占银行收单市场,已经形成正向反馈的业务模式,不会轻易让步。引入ApplePay使银联银行有了和第三方支付竞争移动支付市场的工具,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业务策略的问题。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ApplePay刚起步,对于商户推广的安排和分工并未进行明确安排和分工。“都在开拓,如何统一策略,如何更好平衡利益是内部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位ApplePay联盟相关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参与方,曾毅认为,Apple Pay应该更看重提供服务后,长尾的开发。
事实上,曾毅的上述说法,正是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打法。面对ApplePay到来,支付宝相关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回应,商家对支付服务的需求不再限于支付。基于互联网,由支付衍生的会员营销、数据化运营等服务,开始为商家贡献越来越多的价值。支付宝会基于此,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反哺线下商业。
通过支付沉淀数据,二次开发赚钱是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打法。而就在ApplePay各方仍在摸索商户开发的更好合作模式时,支付宝、微信支付似乎不敢松懈,悄然加大补贴力度。近日,在南都记者的走访中,广州多家商户向南都记者透露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费率准备打折,“听说今年费率做到原来费率的三成就可以了,算下来比以前还有着数。”
据悉,目前银联闪付的费率在0.38%-1.25%之间,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收费均在0.6%-2%之间,如按照前述店家的说法,则微信支付、支付宝的费率降至0.18%-0.6%,较之前大幅降低。
难题2:持续营销谁来做?
如何进一步获取更大的绑卡量,如何引导用户在绑卡之后持续使用ApplePay是当前摆在ApplePay联盟各方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从营销上看,为了促进绑卡,上线一个多月来,各家银行通过各种方式推动绑卡。在ApplePay上线当天,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都推出各种力度的优惠措施。除了绑卡送积分、返现、立减等常规优惠措施以外,工行还推出了购机、免信用卡年费等多种优惠措施。相比之下,同时合作的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推广力度就要小很多,只是在上线几天后才推出了云闪付立减的活动。与国有大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推动力度和推动方式更加灵活,包括绑卡送积分、返现、立减、支付送流量、看电影优惠等多种优惠举措。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信用卡部市场部负责人陶雯向南都记者表示,对于本次ApplePay的绑卡消费推广活动,是总行和地方分行统一推动的,在上线当天对Apple Pay进行了介绍、如何使用,以及推出绑卡消费优惠等一系列措施。
“凭借安全便利的支付体验和苹果公司的号召力,引导用户绑卡可能不是问题。但用户使用频率,则是ApplePay需要面对的问题。”侯本旗指出,对于线上支付,影响ApplePay使用频率的核心因素是支付场景;对于线下支付,影响Apple Pay使用频率的则是用户补贴。支付宝领先崛起的基础是淘宝和天猫形成的支付场景,微信支付奋起直追的基础则是用户补贴,二者利用低费率和用户补贴竞争移动支付市场,受伤的则是银联和银行。
对于该联盟在推广方面的问题,他指出,基于A pple P ay的安全和便利,采取适当的用户补贴策略提升使用频率,给银联银行竞争移动支付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基于竞争对手的补贴策略,补贴成本的分担机制,却是银联银行苹果不擅长的领域。
与之对比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庞大的市场增量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巨头通过大量补贴、造节、红包等活动推动的,这些营销举措也逐渐培养了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
某国有行广州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向南都记者独家透露,事实上各行推出的ApplePay支付优惠活动并不是由各行自己与商户谈合作。南都记者比对多家银行的A ppleP ay优惠活动发现,确实存在各银行间优惠活动、优惠商家雷同的现象。
一家国有银行省行个金部负责人对南都记者透露,当前总行对于省行级别推广ApplePay没有什么考核和激励,省行并没有太多的动力去做实际性推广,只是基于微信公众号做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距离ApplePay推出已经一个多月,多家银行推出的优惠活动也已经接近尾声。时间最长的也在5月中旬结束,时间短的在4月底结束。那么在首期活动结束之后,银联能否号召各方持续进行营销恐怕值得观察。
链接:Apple Pay将改变什么?
来势汹汹的ApplePay一夜之间风靡了朋友圈,有关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将呈现银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呼声也很大。
那么苹果、银联、银行、中小第三方支付抱团的Apple Pay是否有足够的能量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手中夺得市场?
有第三方支付人士在点评ApplePay联盟时指出,ApplePay短期很难撼动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原因主要包括,苹果支付链条太长,涉及手机厂商、发卡行、收单行、商户和银联,各方的利益分配需要协调;其次是硬件改造的成本和时间均有限制,银联此前铺设了NFC设备的都是大商户,没办法覆盖中小的长尾商户;第三,商户能不能接受苹果支付的费率和机器改造铺设成本尚待观察,即使能接受,现在线下的商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收银这个单一的功能,他们更需要提供营销的支持,比如用户的行为消费习惯和地理位置等大数据;第四,苹果支付在手机上只限于6和6s这两代机型,用户份额较小。
曾毅认为,Apple Pay能否改变当前的移动支付市场的现状关键看能否形成一个良性的联盟。他认为,如何处理好银行、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合作关系,三方利益需要平衡,是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
侯本旗也指出,如果在商户拓展、费率问题以及推广问题上策略不明,安排不当,ApplePay短期内不会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带来多大影响。
Apple Pay的出现改变了什么呢?广发计算机刘雪峰团队/银行沐华团队认为,Apple Pay入华,将运营商直接从近场支付受益方中踢出,倒逼运营商加大NFC推广的速度与力度
据悉,最初NFC发展缓慢主要由于涉及的参与方过多,包括银行、银联、移动通讯商、手机厂商等,每一方都希望游戏规则更有利于自己,在博弈中难以平衡各方利益。而剔除运营商,有望让NFC在国内的推广更加快速落地。
侯本旗认为,银联和银行基于ApplePay形成了合力和一致行动的可能性,与第三方支付竞争中分散被动挨打的局面会有明显改变;互联网公司惯用的前期烧钱抢市场,后期提价收费获收益的业务模式会受到冲击,第三方公司靠补贴改变了用户使用现金和银行卡的习惯,却便利了Apple Pay的推广。如果取消补贴,用户可能转向更安全更便利
ApplePay,更要关注的是,Apple Pay后面,还有三星pay、小米pay等等。Apple Pay近期不一定冲击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但可能冲击蚂蚁金服的估值和IPO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