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观设计
从外观上看,C1可谓是真正的超轻薄化的典范之作,与T1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设计工艺上却比纯正的笔记本电脑T1要复杂多了。令人惊叹的惊艳外观又一次出现在C1身上,它秉承了韩系高端机型一贯的做工精美,设计华丽和外表靓丽。与目前流行于各种品牌高端机型中的金属拉丝工艺或者皮革化处理所不同的是,C1还是保持了其传统的高贵血统,采用黑白钢琴烤漆的经典搭配。它拥有硬朗的线条,充分诠释一种别样的简约。
小巧的机身使得使用C1平板电脑成为一个感受美和体验完美的过程。然而,享受外观视觉的同时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C1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沾上指纹和水印等玷污了纯美的外表。另外,就目前普遍大众所认可的审美来看,C1的屏幕边缘的边框会引起较多争议,流行的窄边设计可以使C1更加紧凑,而不必做得与12"的机型大小相仿。
C1的屏幕旋转过程一气呵成,在转动的时候屏幕也能很好地保持平稳,到极点的时候能有较强的到位感。屏幕顶盖的开合采用的是无锁扣开合方式,这对有平板电脑功用的笔记本电脑来说是最为合理的设计,在合上顶盖到15度左右,转轴的弹性使得屏幕自动合上,不管在笔记本模式还是在平板电脑模式下,顶盖都能很好地贴紧机身。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顶盖与机身在小于30度和大于150度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屏幕旋转功能的,这样设计可能是出于对机身表面的保护,避免小角度旋转的过程中刮花表面。总的说来,LG C1的转轴设计有点类似于华硕平板电脑R1F中的转轴设计方式,但经过使用发现,C1的转轴设计并没有华硕R1F的那样出色,但C1隐藏式的转轴设计更为美观。
| ||||||
接口布局
LG C1的右侧接口分别是数字音量调节(往里按就可以静音)、SRS环绕音效开关、外接MIC输入、耳机输出/光纤输出、线路输入、USB2.0接口、Modem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直流电源输入。按照LG一贯的设计风格,音量调节和静音键与音效键都是以面板快捷键的形式出现,但由于C1尺寸的限制使得只能使用类似SONY Jog Dial的设计来实现音量调节和静音功能以及用侧面按键来调节音效。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这个设计很实用,使用起来很方便。
左侧的接口分别是电源键、并列的两个USB2.0接口、VGA视频输出。为了方便使用,笔记本平板电脑两用模式的电脑的电源键一般都设计在侧面。
再看看机身前端有什么接口?和大部分超轻薄的平板电脑一样,C1并没有设计PC卡插槽,更不能扩展Express卡,但配备了CF Type I插槽(同样可以连接CF接口的扩展卡),旁边的是5合1读卡器,都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过由于机身太薄,要抬起机身才能插卡。
纵观整机的接口,LG C1缺少了IEEE 1394、S-Video输出和DVI接口的支持,也没有扩展坞接口,使得接口基本上不能再进行扩展,不过作为一款10.6"的超轻薄平板电脑,配备了3个USB接口非常难得,足够基本的使用。同样由于机身尺寸的缘故,我们对接口的布局就不能有太苛刻的要求了。
| ||||||
体验感受
1.快捷键与指示灯
在C1屏幕下方有诸多按键,从左至右分别是ESC、功能复合键FN、向下键、向上键、回车键。在与快捷键中的FN键(注意,用键盘区域的FN键是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的)组合后,从左至右的功能分别是屏幕显示旋转、启动系统设置菜单画面、待机、启动虚拟键盘、启动e-note(日记本)。需要指出的是,要调出系统设置菜单的时候,需要按两下FN键方能启动,设计不太人性化。C1在旋转屏幕之后屏幕不会自动调整横向显示为纵向显示,也找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设置选项。这些快捷键略感生硬,手感不是很好,在这些按键的旁边,集成了一个细小的MIC拾音孔,由于位置设计得比较合理,使得在笔记本模式和平板模式下拾音效果都很好,而且与键盘有适当的距离,避免了操作键盘的时候拾音背景噪声很大。
LG C1的主要状态指示灯设计在屏幕的左边框,这些指示灯均采用了柔和的橙色灯光,亮度适中,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不会因此而影响观看屏幕。最靠下端有个小孔SAS,用触控笔按下之后能够直接启动任务管理器(Windows XP系统的情况下)。C1还有两个常用的状态指示灯设计在右腕托前端位置,分别是电源、电池充电指示。这两个灯光亮度较高,但是由于位置特殊通常是被手腕遮住,因此亮度较高也无伤大雅。
产品最大卖点:
·全球第一款10.6寸双核独显笔记本,第一款10.6寸双核独显平板电脑,采用U2500+Go 7300组合,适合高端商务人士
产品性能概述:2006年中高端级别,该级别产品平均售价12000元左右。初级读者导航:
键盘、触摸板、触控笔
虽然机身尺寸很小,但LG C1还是配备了82键的键盘,按键距离比较宽大,按键的大小比起普通的14.1"键盘略微小了一些,这是不可避免的。按键设计采用了类似与同门的R1的键盘设计,小角度的弧形键帽设计可以保证手指移动的顺畅。按键的处理秉承了LG键盘一贯的优秀工艺水准,即使用力敲击键盘都不会产生凹陷或者造成键盘变形的现象。日常比较常使用的Home、End、PgUp、PgDn键被分别设计到键盘的最顶端和在方向键左右两侧,使得退格键和回车键能够有较大的空间。按键键程属于较短的类型,弹性则属于偏硬的,也有一点噪音,供大家选购作参考。
鼠标停留可以查看更详细指示灯说明
C1的触摸板依然保持了传统的4:3比例,这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有些不太方便,移动的时候需要更为繁琐的动作。与腕托面板的钢琴烤漆工艺不同的是,触摸板采用了深度的磨砂设计以获得良好的手感和定位。从使用体验来看,C1的触摸板定位很准确,移动迅捷,难得是在空间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触摸板还是设计了上下左右翻页区域。触摸板基本与空格键保持同一中轴线位置,因此在操作键盘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因为不小心触碰到触摸板而有误操作的发生。左右按键设计得比较小巧,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按键属于偏硬的类型。
由于是C1是平板电脑,当然配备了手写的功能了。C1的触摸屏采用的是压感原理的触摸设计,而不是电磁感应式,好处是手写或者控制的时候不需要专门的触控笔,只需要手指按触就行了(如果不太介意指纹残留的话);坏处是,当作平板电脑使用的时候,手掌一般会放在屏幕上,力度稍微大一些的话,鼠标指针也许就不是在你的笔下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如果要用手指触控的话,由于着力面积较大,需要的的力度较大才能实现控制,而用触控笔的话,触控就非常容易了。经过定位校准之后,C1的触摸屏定位很准确,反应比较快,操作起来很方便。触控笔长度比较适中,适合大部分人使用,但是如果能够稍粗一些的话,就更完美了。
随机配送了一支触控笔,并隐藏在屏幕下端,采用两段弹簧伸缩设计
通过屏幕下方的FN+向上键可以快速启动虚拟键盘,这是为了方便用户双手持着C1的时候进行键盘文字输入等操作的,其实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感觉却没有那么方便,由于压感触控原理LG担心出现过多的误操作,而特意调校了敏感度,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用手指操作虚拟键盘的时候反映不够迅捷,有些迟滞。
| ||||||
影音效果
在屏幕显示方面,LG C1采用的是10.6"的宽屏设计,分辨率为1280×768,因此显示非常细腻,但是也造成了字体和画面非常细小。LG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快捷键里面特别加入了放大镜这一项。C1屏幕亮度很高,与同门的T1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并提供了8级亮度调整,在办公室条件下5级亮度已经相当足够了。这一次LG还在C1上加入了Fine Bright显示技术,使到C1的显示更加锐利了,对比更加强烈。从实际使用也可以看到,C1的色彩显示鲜艳饱满,但从色彩评测软件可以看出,过渡并不是非常自然,灰度显示效果不够理想。作为一款商务用途的平板电脑,屏幕的可视角度必须很大,这才符合它的应用范围。LG C1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在水平可视角度方面,C1可以达到170度左右,但是由于镜面屏幕的缘故,使得再大的角度下反射效应导致显示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垂直可视角度方面,以正常的垂直目光方向观看的话,角度也可以达到135度左右,但是旋转折叠之后(以平板电脑般使用的情况下),以同样方向观看,可视角度可以达到170度左右,也就是说垂直方向上,不同视角可视角度不同。C1的显示效果已经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但同样可以挑出毛病,这就是在屏幕左右下角的地方背景灯照射不均匀,明显暗于其他地方,对实际影响不是很大。
在音效方面,LG C1加入了Xtreme Surround系统,支持SRS WOW HD音效模式和SRS TruSurround XT音效模式,可见LG一直在笔记本音效方面都会下点功夫。随机附送了功能强大的音效调节软件LG Xtreme Surround System,它不但可以实现开关SRS音效系统,实现不同SRS效果的切换,而且还可以匹配不同的音频输出设备,并通过对人声、低音、3D环绕声的最佳设置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
在C1采用SRS TruSurround XT后,音场效果非常好,层次感分明,音量在小尺寸机型当中算是很大的,但遗憾的是内置的发声单元太小,并且发声喇叭是设计在机身底部的,声音是从电脑与桌面的夹缝中迸发出来,因而让人感觉声音更加尖锐了一些。内置的音箱无法得到更好的现场感,因此要想SRS发挥得更加出色的话,配置一款优秀的音箱或者耳机是毋庸置疑的。总的说来,在追求极度轻薄的平板电脑中,能够有LG C1这样的音效表现的非常难得,在笔记本中很突出,在平板电脑中更是出类拔萃。
| ||||||
散热与噪音控制
在散热控制方面,LG C1做得很不错,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连续苛刻评测的情况下,系统仍然保持非常稳定,并且散热控制效果非常理想,机身的升温不是很明显,整体控制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从机身背部我们可以看到LG C1只有一个进风口,而且是设计在散热风扇的位置上,C1是从底部抽取冷空气进入机身,经由散热风扇排出机身外。为了保证良好的散热,建议用户不要将C1放在柔软的布料或者其他会挡住进风口的地方。
机身背部没有任何可以拆卸的区域,要看清楚里面的散热设计只能掀开键盘。C1的散热铜管设计很有意思,一条铜管的两端分别接触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芯片,中间部位跟散热鳍片相接触,再由散热风扇进行冷却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从使用中发现,键盘左侧区域也就是散热风扇位置,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外界的冷空气从键盘的空隙进入机身内。需要指出的是,C1的硬盘温度控制非常喜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过始终不超过35度,非常难得,也保证了右腕托位置的温度适宜。在3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左右,机身底部的温度控制仍然良好,只有散热风扇左侧中部区域有一点升温,硬盘位置的升温不太明显,在更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整个机身底部的温度会有明显的上升,这是由于机身内积聚的热量无法从导热铜管排出去,只能通过导热性良好的镁铝合金底壳进行辅助的散热,也导致了整个底座温度较高,硬盘位置的升温比较明显,因此不太适合放在大腿上或者其他与皮肤有亲密接触的地方工作。总的说来,C1的整体温度控制很理想。
在噪声控制方面,C1同样做得非常出色,通过快捷键可以调整风扇的运转模式,分别是普通,冷却,安静模式。在普通模式下,风扇的高速造成的噪声比较小,即使在很安静的环境如图书馆等地方都可以使用这个模式;在安静模式下风扇的转动速度很慢,而且不是频繁运转,造成的噪声几乎可以忽略;在冷却的模式下,为了部件的最佳散热,风扇最高速最频繁运转,这个时候风扇的噪声有点大,但依然比目前市面上极多14寸的笔记本电脑风扇噪声要小很多。总的说来,C1的噪声控制理想。
| ||||||
随机软件
与LG以前的机型类似,C1也内置了大量的软件,如电源管理软件Battery Miser,网络管理软件IP Operator,快捷键设置软件On Screen Display,音效系统管理软件Xtreme Surround System,以及智能升级程序,这里就不再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以前的LG笔记本电脑评测文章。这里要介绍的是C1和A1拥有的另外一项功能——放大镜功能,以及关于平板电脑所特有的一些功能介绍。
由于C1的屏幕只有10.6"大小,而且分辨率达到了1280×768,因此整体显示效果非常细腻的同时字体显示也特别细小,这给那些视力不是很好的用户来说非常不方便,正是考虑到这点,C1配备了放大镜功能。可以自定义放大镜区域的面积的大小,放大倍数从2倍到8倍,并有查看文字和浏览图片模式选择。
该软件简单易懂,极容易熟练使用,非常实用。
连续按屏幕下方的FN键两下,就会启动EZ Menu界面,这是在平板电脑的情况下为了方便对常用的一些程序和功能进行设置而加入,菜单选项宽大也是为了更好的触控,当然在笔记本模式下也可以一样用,诸如DMB管理,启动手写日记本,启动或者关闭无线网络、蓝牙,屏幕亮度调整,切换显示器,待机,休眠,放大镜功能,网络管理软件,电源管理软件,平板电脑的一些设置,以及最后的EZ Menu软件的设置。种类囊括了日常经常使用的功能,方便快捷操作。
相信对平板电脑系统比较熟悉的读者对下面两个程序都不会陌生,这就是手写“便笺”和“日记本”功能。由于触摸屏采用的是压感式原理,操作触控笔就简单多了,用手指也可以替代,长按可以激活右键,但笔的末端可不能实现涂擦的功能。
由于触控膜和保护层与显示屏非常紧贴,因此在手写的时候没有明显感觉到位置的偏差,稍微适应一下就很容易习惯。在文字识别方面,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识别率都不是很高,用户必须较为端正地写好每一个笔画,不然系统很难识别。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不需要加载其他第三方软件,LG C1就可以实现语音识别/输入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内置MIC快速启动某些功能,当然这需要使用前的较长时间的匹配。
| ||||||
硬件配置
作为一款主打商务的极致轻薄绚丽的笔记本平板电脑,在保证极好的便携性和移动性的同时,性能也不能太过含糊,因此LG C1配备了目前超低电压版酷睿处理器中最为高端的U2500双核处理器,主频为1.20GHz。在内存配置方面,由于设计的因素,C1分别配备了Micro-DIMM接口的512MB的英飞凌内存,另外一条内存采用的是笔记本中最为常见的SO-DIM接口,容量同样为512MB,但却是另外一个品牌。最令人惊喜的应该就是C1配备了独立显卡,将独显机型的记录刷新至10.6",在平板电脑中有如此配置的也属首例。C1配备的是nVIDIA GeForce Go 7300显卡,DDR3规格的64MB独立显存(显存位宽为64位,通过TurboCache技术可以达到256MB的显存容量,显卡核心频率为351MHz,显存频率为351MHz,有效频率为702MHz)。在无线网络连接方面C1做得比较全面,机身背部有3G网络升级的位置,不过由于国内暂时未开通3G服务,因此这个插槽被封住。考虑到C1的体积,我们认为它的配置价格比还是相当不错的。
LG C1硬件配置表 | |
处理器 | Intel Core Duo U2500 @1.20GHz |
缓存 | 2MB L2 Cache |
前端总线 | 533MHz FSB |
主芯片组 | Intel 945PM+ICH7M |
内存 | 512MB×2=1GB,DDR2 533MHz;双通道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Go 7300 |
显存 | 独立DDR3显存64MB,通过TurboCache技术达到256MB |
显示器 | 10.6"寸镜面触摸宽屏;1280×768分辨率 |
硬盘 | 东芝 80GB(1.8寸);PATA接口;4200RPM;8MB缓存 |
光驱 | 外置DVD双层刻录机(标配) |
无线网络 | Intel PRO/Wireless 3945ABG;双天线设计 |
蓝牙 | 内置蓝牙2.0 |
网络 | Agere Systems PCI-E 千兆网卡 |
通信 | V.92 Modem |
电池 | 11.25V 3芯2600毫安时锂电池 6芯5200毫安时锂电池(选配) |
重量 | 带标准3芯电池1.302Kg;带6芯电池1.456Kg; |
预装系统 |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2005+SP2 |
12月份价格 | 19999RMB |
随机软件 | IP Operator, Battery Miser Norton Anti-Virus, CyberLink DVD SolutionTM Recovery CD, LG Intelligent Update CD |
C1配备双电池
3芯锂电池:11.25V2600毫安时
6芯锂电池:11.25V 5200毫安时
| ||||||
内存插槽,注意是两种不同的接口
英飞凌512MB、533MHz和现代512MB、533MHz
| ||||||
性能评测
在性能评测这个环节,首先进行的是权威的MobileMark2005软件,在这个评测中,我们就两块不同容量的电池分别进行评测,从得到的数据来看,3芯电池下得到的性能表现明显好于6芯电池的,为了更好地说明C1的性能表现,我们加入了之前评测过价格比较接近的SAMSUNG Q40进行比较。由于后者采用的是单核超低电压版U1400处理器,与C1的主要是双单核差别,其他参数基本一致,以此来衡量处理器性能的决定因素和坐看韩系本本大比拼。由于此次送测的C1没有附带光驱过来(光驱标配),所以暂时没能对DVD视频播放进行比较。从下面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到,C1的性能明显高于Q40,呈压倒性的优势,不光从整体性能得分还是系统响应时间来看均如此。但是在节能方面,C1的双核处理器和独立显卡配置明显处在下风,即使容量比Q40大,屏幕比后者小,但是依然落后大约1个小时。不过纵然如此,我们仍对C1的电池表现非常满意,3芯电池可以坚持2个小时,6芯电池可以坚持接近5个小时,商务人士出差的话,带两块电池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天的工作需求。
此次我们再加入了一个评测项目——SYSMark2004SE,它主要是以更接近实际用户使用的状况来衡量笔记本的性能表现,其中包括了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因特网内容创建)和Office Productivity(办公应用性能)两个项目的衡量。在这个环节的评测中,C1的表现不错,整体得分138,ICC得分为163,OP得分为116,这个分数在主流的独显机型中算一般,但是看到C1的定位和极致便携以及平板电脑应用的前提下,对它的这个表现已经给予极大的肯定。
在后面的PCMark评测中,我们再次看到了C1以压倒性的优势盖过Q40的风华,整体性能几乎是Q40的两倍,这主要是处理器和显卡方面C1有绝对的优势,由于Q40只是单通道模式,所以构建成双通道的C1又是以极大的优势胜出,纵然在容量方面不如Q40,在硬盘方面两者旗鼓相当,C1的性能完全胜出Q40是毫无疑问的,这无疑也回答了刚才两者机型比较的初衷。不过,从各个子系统的成绩来看,1.8"的4200转并且是PATA接口的硬盘对整机的性能构成了瓶颈,从对C1的体验使用来看,整个系统在启动程序和需要大数据流量读写硬盘的时候表现得比较迟钝,响应速度不够理想。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架构均衡性方面C1是有绝对的优势的。
LG C1性能评测 | |||
MobileMark2005 (6芯锂电池) | 整体性能 | 168 | 161 |
电池续航时间 | 265分钟 | 321分钟 | |
系统响应时间 | 1.45秒 | 1.51秒 | |
MobileMark2005 (3芯锂电池) | 整体性能 | 181 | - |
电池续航时间 | 116分钟 | - | |
系统响应时间 | 1.34秒 | - | |
SYSMark2004SE | 总分 | 138 | - |
ICC评测 | 163 | - | |
OP评测 | 116 | - | |
PCMark04 | 总分 | 3647 | 1639 |
处理器 | 3563 | 1620 | |
内存 | 2889 | 2207 | |
显卡 | 2237 | 629 | |
硬盘 | 2599 | 2112 | |
PCMark05 | 总分 | 2547 | 1209 |
处理器 | 2806 | 1329 | |
内存 | 2143 | 1619 | |
显卡 | 1797 | 555 | |
硬盘 | 2289 | 2473 |
虽然C1的处理器在主频上落后了一些,但基于优秀的架构和双核心,在纯理论计算的Super Pi评测中成绩还不至于很糟糕,1M位数运算耗时大约48秒,这主要是因为主频较低,在最高位数32M大的运算中,有了大容量内存的支持,44分钟不到的成绩对于主频只有1.2GHz的U2500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Super π评测 | |
运算位数 | 使用时间 |
128K | 4.3s |
256K | 9.3s |
512K | 20.5s |
1M | 47.9s |
2M | 1m 56.9s |
4M | 4m 07.2s |
8M | 9m 05.4s |
16M | 19m 58.6s |
32M | 43m 19.0s |
在Sisoft评测中,重点在内存带宽和硬盘性能指数,内存带宽成绩超越Q40不少,这得益于双通道的支持。而在硬盘方面,由于小尺寸硬盘和转速、接口方面的限制,成绩只有23MB/s,成绩不是很理想。
Sisoft Sandra 2007 Home Pro评测 | ||
Processor Arithmetic | Dhrystone ALU(MIPS) | 8156 |
Whetstone iSSE3(MIPS) | 6011 | |
Processor Multi-Media | Integer iSSE2(it/s) | 18656 |
Floating-Point iSSE2(it/s) | 25385 | |
Memory Bandwidth | Int iSSE2(MB/S) | 2984 |
Float iSSE2(MB/S) | 2983 | |
Hard Disk BenchMark | File Systems | 23MB/s |
为了更好地衡量C1配备的Go7300显卡的性能,我们搬出此前评测的配备了Go7200显卡的HP dv2012TX和配备Go7400显卡的SONY C12C进行对比。在对比之前显看看每个显卡的参数,HP的Go7200显卡核心频率为450MHz,配备DDR3规格的独立显存32MB,32位的显存带宽,显存频率为351MHz,有效频率为702MHz;SONY C12C配备的Go7400显卡核心频率为450MHz,配备DDR3规格的独立显存64MB,64位的显存带宽,显存频率为445MHz,有效频率为891MHz。
虽然3DMark2001SE评测成绩比较依赖于处理器的速度,但C1的显卡有明显的优势,很轻松地胜出,但与Go7400的差距也比较明显,越往后面的评测,对处理器的性能依赖越小,更能真实体现显卡水平,但三款机型的差距也逐渐明朗,呈阶梯式排列,Go7300的性能还是很不错,从后面的游戏性能评测中可以看到,用平板电脑C1玩转Half-Life 2不成问题,通过一些细节的设置,DOOM3是勉强可以玩的,这也肯定了C1商务娱乐、笔记本平板多面手角色。
3D显示性能评测 | SONY C12C | HP dv2012TX | |
评测条件 | 1024×768×32位 | ||
3DMark2001SE | 10499 | 13004 | 8921 |
3DMark2003 | 3440 | 4116 | 2752 |
3DMark2005 | 1644 | 1784 | 1470 |
3DMark2006 | 762 | 886 | 677 |
游戏性能评测 | |||
1024×768 | |||
Quake III Arena | 111.7 fps | 394.0 fps | 121.8 fps |
Half-Life 2 | 60.43 fps | 77.20 fps | 66.13 fps |
DOOM 3 | 28.8 fps | 26.8 fps | 20.2 fps |
总结
C1作为LG进军平板电脑的领头兵,创造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记录,全球最小的独立显卡双核平板电脑非它莫属。漂亮的外观设计让人过目难忘,黑白经典搭配、旋转屏幕设计绝对可以让你成为众人的焦点。C1不仅有Intel目前最强的超低电压版的双核处理器,更是配备了不俗的独立显卡,它的性能表现已经超越了许多极致便携的平板电脑,可以说,它将平板电脑的成就推高至另外一个颠峰。
如果C1在接口方面能够做得更加全面、合理,平板电脑设计方面人性化考虑多一些,价格合理一些的话,相信会有更多人去接受。平板电脑的定位主要是商务用途,因此安全性显得特别重要,令人遗憾的是,C1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支持,缺少了指纹识别器和TPM加密的支持。由此也可以看到,LG在涉足平板电脑领域尚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毕竟是LG的第一台独显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