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演技类综艺,掉进“话题”陷阱

刺猬公社 2024-04-27 23:07:59
生活

不得不承认,《无限超越班》第二季仍然是当下最热门的综艺之一。节目每逢播出,不仅能带来争议性话题,成为乐子人深度剖析的阵地,也能轻松包揽热搜,贡献出一个个搞笑名场面,起到娱乐的功效。

即便第一季已经播出一年,但刺猬公社还记得演员沈月在初次面对导师时吓到哭泣,赵樱子发明的“迪幂孟扎”全网通用,香港艺人车保罗的生存境遇也曾引发观众的关注……从演技综艺的类型来看,《无限超越班》形成TVB与内娱对阵的概念,十分具有看点,但很不幸,节目最终走向了豆瓣3.5分的低口碑。

到了《无限超越班》第二季,节目热度和制造话题的能力都有增而无减。

云合数据2024年Q1电视综艺有效播放·霸屏榜中,《无限超越班》第二季正片有效播放排名第二,仅次于《王牌对王牌》第八季。因为导师的犀利与学员的各具特色,甚至还拉动了《无限超越班》第一季节目的正片有效播放。

事实上,相较于第一季而言,第二季节目内容进步很大。一方面,导师梁家辉、吴镇宇、曾志伟、叶童等都在现场为学员们提供了细致的表演建议,扣中节目主题。另一方面,新一季的学员选择削弱了“流量思维”,也制造了更多具有讨论空间的话题。比如曾经去做直播带货的演员,并不被观众看好,但朱梓骁的到来,让观众看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郑合惠子、赵奕欢等表达能力强的艺人们,也可以获得表达空间,做到有效输出。

图源:新浪微博@无限超越班官博

然而,和大多数演技类综艺一样,《无限超越班》在量产话题的同时,也容易掉入话题的陷阱,误把争执和矛盾当做流量永动机,一不小心就背上“炒作”的嫌疑,让观众陷入“尴尬”的境地。

套路但好看

2017年,一档名叫《演员的诞生》的综艺开启了内娱演技类综艺的大门。提起这档综艺,大家可能不记得具体内容,但提起其中的名场面,了然于胸的人或许很多,比如导师章子怡在现场扔鞋刘烨的即兴表演,比如欧阳娜娜稍显青涩地说出“妈已经走十年了,你清醒一点”的台词。

彼时,无论年轻派、潜力派、实力派纷纷在这场节目中献了不同程度的表演,评委们也煞有介事地进行点评以决定演员的去留。节目里,各类争执的擦枪走火;节目外,观众对筛选机制的质疑源源不断。无论是话题度还是播出效果,这档节目都为当时的综艺市场贡献了一场专属于娱乐圈的独特真人秀,也为演技类综艺呈现了一套专属模板。

首先,既要找到行业里最专业的评委,也要找到能制造话题的评委。评委“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的观演微表情是一种看点,在点评的过程中,针锋相对的观点又是另外一种看点,如果这种碰撞足够激烈,很难不上热搜。

其次,要找当下的年轻流量,他们既可以拓宽节目的圈层受众,又能贡献出青涩演技供评委点评,供观众品鉴。作为一档综艺,呈现这样的桥段无可厚非,但年轻流量们往往在这类节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认可甚至淘汰一批批选手,其中的不公再次点燃屏幕外观众的怒火。

最后,还要找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跨界艺人”。在内娱,大多数爱豆最终都会走上演员的道路,通过演技类综艺入门,几乎是最便捷的途径,但对于“跨界艺人”来说,他们出现在演技类综艺中,既提供了话题,又提供了娱乐性。比如曾经在综艺界备受争议的张大大,在演技类综艺中就为观众带来了一出“小偷式”的表演。

图源:新浪微博@腾讯视频演员请就位

尽管这些人选的特征是套路的,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是综艺名场面的缔造者,甚至将笑点流传至今,点燃情绪,赚尽热度,让人记忆犹新。

作为一档综艺,演技类节目为大众带来了看点、笑点,甚至是情绪的起伏;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我们也确实从中看到了内娱复杂的人性交织,有真实也有虚假。因此,在过去的七年中,演技类综艺的制作初衷各有千秋,但节目的叙事方式却大同小异,同样的模板甚至延续至今。

《无限超越班》的播出热度,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这种思路的“正确性”——吴镇宇抽象的表情、跨界艺人纪凌尘表现出的笨拙、善于找茬的李菲儿、直播带货的朱梓骁等,都在开播时期为节目带来了不少的笑料。

短剧爆火的时代,从业者越来越注重市场的反馈,而演技类综艺这些惯用的模式也是被市场反馈反复验证过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吴镇宇、宁静、李菲儿等人始终被话题性综艺青睐,因为他们独特的行事风格,总能制造出言语上的交锋,带来意料之中的节目效果,从而引发热搜讨论,帮助节目被更多人看到。

演技类综艺娱乐性十足,但好的数据反馈,并不意味着这类节目是大部分观众所喜爱的。

“炒作”的终局

演技类综艺或许是平均评分最低的一个类型综艺。它集合了大咖导演、制片人、演技派、潜力股,以及流量,但最终并没有获得与卡司阵容相匹配的口碑。

刺猬公社总结了较为出圈的演技类综艺的口碑发现,7.1分已经是这个赛道的高分存在,但1.3万的评分人数并不算多。

在统计的十余档节目中,还有超过一半节目的豆瓣评分都在及格线之下。而没有大咖、流量、话题性人物支撑的《演员的品格》第一季,即便评分为高出及格线的6.4分,但评分人数只有5987人,在演技类综艺盛行的时期,热度上反而更逊一筹。

从中不难看出,抓马、争端、较量其实是此类节目的重要看点,流量的存在,确实可以为节目带来可观的观看数据。

我们不必逃避狗血的喜好和流量效应,跨界艺人的出现也允许存在,但更需要重视一档节目存在的“价值”。

演技类综艺并非只有负面新闻存在,在这些节目中,依然有好的演员和作品诞生。《演员的诞生》中,名气并不算大但已经拥有多部代表作的黄璐出现在了舞台上,让更多观众认识她;《导演请指教》中, 也有像曾赠这样有自己的审美,愿意给观众拍片子的导演;《开拍吧》中,王珞丹还邀请了魏大勋出演与大众认知不同的角色,面对评委的质疑,现场观众却给出了掌声。

每一档演技类综艺,都试图为行业带来更优质的力量,或者呈现一个行业的图鉴,但最终几乎都走向了一地鸡毛的终局,化为一场场评委、影评人、观众之间的“对阵”,作品在激烈的辩驳中只能退居其次。节目过分的娱乐感有时会成为减分项,连同价值感也逐渐消失。

《无限超越班》的出现,为演技类综艺开辟了一个更好的叙事模式,让演艺周期更长的香港娱乐生态对阵内娱,从而给内娱演员上一课,破除圈内自娱自乐的一面。第二季中,70岁高龄的曾志伟在现场亲自为学员们示范表演,对于从短剧入行的锦超和作品并不多的朱梓骁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第二季之所以比第一季更好看,一方面是香港艺人在节目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叶童、梁家辉等导师的指导,高海宁对同伴的带动,两相对比下都让观众看到香港艺人的高效和精干。

另一方面,节目提出了更具价值感、时代性的话题。时间倒回三年前,演员直播带货被看做一种“不务正业”,而三年后,朱梓骁再次出现在节目中,观众也可以理解部分艺人选择直播带货的处境;短剧爆红的时代,如锦超这样短剧出身的演员,如何更好地实现演技的进阶,可以为很多进入短剧行业的新人演员提供一个借鉴样本;同样的,观众也喜欢郑合惠子这样表达欲旺盛的演员,虽然偶尔有吐槽的成分,但也清晰地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境遇“吸烟刻肺”,这何尝不是真人秀中精彩的一部分。

只是,节目太懂哪些人可以制造矛盾,哪些激烈的矛盾可以登上热搜。于是,我们可以频繁地看到,李菲儿逼哭锦超,赵奕欢被分类到其它,李菲儿逼哭赵奕欢,王紫薇质问被换角,纪凌尘始终不会演,张睿的表演始终被摩擦……话题失控,节目带来的热搜争议性,始终大于节目本身的表演初衷。

演技类综艺吃到了话题流量的红利,背负着沉重的热搜KPI,一味地将“话题”发挥到极致,但获得的往往是一时的热搜与好看的数据,争执过剩带来的副作用,是观众对节目炒作、剧本痕迹重的质疑,以及略显尴尬的追综体验。

在当下的综艺环境中,保住收视当然是生存的第一要义,但演技类综艺还可以更好。演技类综艺话题常有,要想获得不错的口碑,只差“价值”一步。

“话题”VS“价值”

不止是演技类综艺,掉入“话题陷阱”的综艺有很多。话题意味着讨论度,其中看起来最有讨论度的,或许就是有争端的话题,但如果任由其中的负面话题发酵,又会陷入口碑下滑的恶性循环中。

《花儿与少年》在重启前,也曾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个旅行真人秀虽然带来了至今仍有热度的“花学”,与此同时带来的也有口碑的下滑,《花儿与少年》第一季豆瓣评分为7.3,第二季评分下降至7.1,而第三季因为人员上的和谐,评分上升至7.6,也是三季中评分人数最多的。

尽管第二季中有诸多名场面,让众多观众细细研究,不断延长“花学”寿命,但事实证明,负面的话题带给观众负面情绪的累积,也会降低大家对节目的好感度。而好的话题,或许带着争议,也偶有激烈的矛盾产生,但最终都可以塑造出不同真人秀画像,为观众提供真正的样本价值。

2023年,《花儿与少年·丝路季》播出,和印象中的花学不同的是,节目中并没有过于激烈的矛盾,但人际交往的细节依然让网友们深度剖析每个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处事风格。有争议,有和解,呈现出嘉宾鲜少被看到的一面,抵达真实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节目的真诚——它完全可以放大矛盾博噱头,却以另外一种方式让观众在旅行中感到治愈。

图源:新浪微博@花儿与少年官微

最典型的还有《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二季。节目里,大家长宋丹丹提议举办一场晚会,一同录制节目的后辈们虽然不同意,但表现却各不相同,有人保持沉默,有人察言观色调节气氛,也有人坚决说“不”。

一场九分钟的讨论,就这样立下了“坞学”的根基。曾有综艺宣传告诉刺猬公社,像“坞学”这样具有讨论度的话题,是从业者所羡慕的。毕竟,话题带来的热搜讨论,不仅可以提升曝光度,还可以体现综艺节目本身存在的价值意义。

这种意义可以是样本的提供,也可以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快乐再出发》《种地吧》等小而美综艺的走红,则是“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种地吧》播出之前,大家对这档节目的想象是一档“变形计”,看糊咖们因为种地而疲态尽显是一种喜闻乐见。结果也如大众所想象,每个种地的艺人都被土地“折磨”,但导演在剪辑过程中却没有将成员吃苦受伤的画面剪辑进去,而是聚焦“种地”本身,将镜头放在了田野间旺盛的生命力中。

演技类综艺在话题度上一直有着其它综艺无可比拟的优势,却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将话题当作流量的法宝,忘记了节目制作的初衷——它本可以呈现出一个优质娱乐圈图鉴,让好的演员发挥更多价值,最终却向话题带来的流量低头,变成了一档与节目核心背道而驰的节目。

或许,观众并不排斥争议,也不排斥抓马的场景,而是排斥制作思维的套路化和功利化。在当下的环境中,好的数据帮助一档节目生存和继续,但价值却可以帮助一档节目走得更远,毕竟广告主也在乎品牌的美誉度。

演技综艺七年过去,再多的名场面,观众都见过。即便如今阵容没有过去豪华,演技类综艺也不应该在小打小闹中找存在感。它有机会将流量、话题、主旨、价值结合,再给内娱一点小震撼。

文章来源:刺猬公社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网友评论

聚超值推荐

更多优惠

相关推荐

字节又和微信杠上了 科技要闻 深度
字节又和微信杠上了
世界上最小的​ AI 可穿戴设备,五天销量破 2 万,到底是不是又一个 Ai Pin? 科技要闻 深度
世界上最小的​ AI 可穿戴设备,五天销量破 2 万,到底是不是又一个 Ai Pin?
抢到华为Pura 70 Ultra之后,我把你想知道的全测了。 科技要闻 深度
抢到华为Pura 70 Ultra之后,我把你想知道的全测了。
快手挥泪“斩”辛巴? 科技要闻 深度
快手挥泪“斩”辛巴?
半个AI圈,向李彦宏「开炮」 科技要闻 深度
半个AI圈,向李彦宏「开炮」
直播售假成灾,新电商时代下的打假难题 科技要闻 深度
直播售假成灾,新电商时代下的打假难题
华为造爆款,耗时8分钟 科技要闻 深度
华为造爆款,耗时8分钟
扶梯靠右站,成了被嫌弃的“社畜文明” 科技要闻 深度
扶梯靠右站,成了被嫌弃的“社畜文明”
利润暴降40%!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TO:中国不会产生对手 科技要闻 深度
利润暴降40%!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TO:中国不会产生对手
撒币14亿求支付牌照,抖音叫板支付宝和微信 科技要闻 深度
撒币14亿求支付牌照,抖音叫板支付宝和微信
相关产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