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激进式押注AI手机的厂商一大堆,为什么登顶的是它家

量子位 2024-04-29 17:37:40
科技

今年的中国手机市场,正在迎来大变局。

两大变量交融交汇,已经开始展现作用力,让市场重新火热:

一是华为全面回归,盛况空前。

二是AI搅动风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就在这种交融之下,第一季度王座现已呈现归属——

荣耀。

AI成手机厂商关键增长引擎

华为的全面回归,采取的是一种最低调的姿态,收获了史上最高的关注度。

市场一度热议,华为回归后,“荣耀受到的影响最大”。

但最新数据出炉,事实却并非如此。

IDC(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6926万台,具体到厂商方面,荣耀以17.1%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一,“成为了拉动市场持续向好的重要力量”。

IDC中国区副总裁王吉平认为,此次荣耀登顶,AI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今年年初,荣耀发布了AI使能的全场景操作系统MagicOS 8.0,以魔法大模型加持,以平台级AI为内核、为底座,带来了“越用越好用,越用越懂你”的智慧服务。而首发搭载MagicOS 8.0的Magic6系列大受市场欢迎。

据王吉平介绍,得益于AI功能的增加,以及影像、屏幕等全方位的升级,全新旗舰Magic6系列首销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上一代首销前二季度出货量之和;

另一方面,在搭载平台级AI的荣耀Magic V2以及其他折叠屏家族产品的推动下,去年以来,荣耀折叠屏手机份额同比涨幅最高达到 675.4%。

而依靠荣耀Magic6系列及折叠屏家族的表现,今年第一季度,荣耀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123.3%,高端市场份额仅次于苹果和华为。

手机AI≠AI手机

那么问题来了——

AI手机是大模型应用风暴开刮之后,每家终端厂商必cue的话题。第一季度,激进押注的国内外各大安卓厂商,都纷纷发布自家首款产品。

大家都野心勃勃,底线当然是不能再这场竞争中落后。

为什么脱颖而出的是荣耀?

荣耀CEO赵明认为,关键是“手机AI不等于AI手机”:

手机上使用AI的技术能力和体验,手机提供的是平台和算法。

但只有AI成为根基,在手机上无处不在,才能叫AI手机。

纵览第一季度市场上出现的AI手机们,不难看出,尽管宣传词都与“大模型”“AIGC”紧紧绑定,但在具体的落地路线上,其实已经出现流派的不同。

大多数厂商选择的路线,是率先围绕应用发力。基于已在云端锤炼得较为成熟的文本生成、图像生成等AIGC技术,在手机上推出端侧以及端云协同的AIGC应用。比如更为智能的人像抠图、翻译、会议总结等。

而以荣耀为代表的厂商,则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

赵明就多次公开表示,手机厂商要避免掉入应用爆发呈现的陷阱,在AI领域,终端厂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核心价值在操作系统层面

具体来说,后者的路线其实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考虑到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核心议题是:

轰轰烈烈的大模型、AIGC能否真的给终端设备带来更好、更难替代的实际体验

所以,什么是大模型进入手机后,能切实加强的体验?

最直观的,就是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在技术探索的层面上,高通展示过智能助手结合用户习惯主动决策的能力:在规划出行路线时,会主动询问是否要在路过的咖啡店里买杯咖啡。

而实践层面,则可以拿荣耀为例:

首先,以平台级AI为新内核的MagicOS 8.0,带来行业首个基于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

它能识别人机交互意图,是系统级的主动服务。

可以是出行时,到地铁站,手机会自动弹出乘车码;到机场,会自动弹出登机牌;到电影院,会弹出取票码。

还可以是领导在群里通知要开会,只需截图后点击“创建日程”,系统就能识别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在日历中创建对应日程。

核心功能之一、基于多模态能力的“任意门”,可以完成App之间的跨转“一步直达”。

类似如此,任意门带来的体验还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把传统的多步骤操作简化为一步操作,一步到位。

在使用体验背后,荣耀还更为明确地提出了终端设备的AI四层架构理论:

第一层在系统层面,用AI使能跨系统、跨设备的融合。也就是让不同的操作系统通过AI决策无缝连接,实现手机、平板、PC等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

第二层在单机层面,用AI来重构操作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让终端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

第三层在应用层面,即AI在端侧的应用。

第四层是AI的端云协同。即在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AIGC和云端大模型等网络侧AI在手机上的呈现。

实际上,这样的四层架构也概述了当前AI手机市场的竞争现状:

第三层、第四层更易切入,率先迎来爆发。

但第一层、第二层对于终端厂商更为关键,是终端公司区别于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价值。

手机的下一阶段:智能体

用当下热议的技术热词来做个简单总结,这两条不同的落地应用路线,又可划分为“工具派”和“智能体派”。

所谓工具派,更注重单点AIGC技术能力的工具化,强调在具体任务场景里,工具变革给人带来的直接效率提升。

而“智能体派”,更注重大模型、AIGC能力与终端操作系统的深度结合,即意在充分发挥大模型感知、记忆、理解、推理、决策的能力,不断学习用户习惯,理解用户意图,围绕用户的需求来对终端的各种能力进行调度。

相比于推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AIGC应用,“智能体派”的布局显得更加长线,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对手机智能的本质需求:

一方面,简化人机交互的模式,让手机这样的终端能越来越像人类助理一样,主动适应和匹配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能将大量留存在终端的用户个性化数据充分利用起来,让智能助理根据用户特性自我进化、持续成长。

其实,这也是AI手机能否像智能机取代功能机一样,成为手机第三阶段新形态的关键——

通过手机这样的终端设备,我们是否真的能人手一个会自我学习和不断适应用户需求的“贾维斯”?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条手机进阶智能体的路线,即使是在大模型技术进展飞快的当下,技术挑战仍然不容小觑。

关键的难点是,智能体路线涉及到用AI重构操作系统

赵明也对此做过进一步解释,相比于应用,这种核心能力的构建更具门槛:

荣耀的路线是先把平台级AI、AI手机最核心的能力构建起来。某种程度上,我们稍微控制、抑制了一下在手机AI应用上的发展,因为担心太重视单点应用,而忽视了核心能力的构建。

在此基础之上,在2024年这个节点,我们会在AI端侧应用上发力,这本身不存在门槛,因为并不涉及到操作系统的重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是荣耀在第一季度AI手机的比拼中占得先机。

首先,是布局早,因此能在前沿技术带来创新机会时,率先发力。

在2016年第一代Magic上,荣耀就率先带来了目光注视自动亮屏、机场自动推送登机牌等,让手机主动识别用户意图的功能,并从此确立了荣耀IUI(意图识别人机交互)的演进方向。

2022年,荣耀开始在MagicOS 7.0上建立起平台级AI能力,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娱乐三大场景中推送多种卡片提醒,包括航班提醒、快递提醒、还款提醒等,逐渐建立起IUI的雏形。

而随着大模型技术向终端侧的迁移,在今年,荣耀不仅发布了70亿参数“魔法大模型”,还基于端侧大模型对平台级AI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在MagicOS 8.0上再次变革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意图识别人机交互,使得操作系统的个人化成为可能。

一边,荣耀平台级AI,让手机更加关注用户个人,比如位置、状态、个人习惯、知识库等人因元素。

而另一边,端侧大模型(荣耀自研的70亿参数魔法大模型)的加持,又能进一步增加平台级AI对人因元素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是投入大。

截至目前,荣耀AI研发费用累积达100亿,AI专利成果超2100项。

One More Thing

无独有偶,被曝将在今年的WWDC上公布AI新布局的苹果,近来传出的大模型相关进展中,也显露出将大模型与iOS做更深层结合的“智能体派”倾向。

3月份,来自苹果的一篇新论文《ReALM:Reference Resolution As Language Modeling》,还透露出苹果在提高语音助手理解和响应命令能力方面的技术进展。

简单来说,是让大模型去分析用户都在手机屏幕上做了哪些操作,以此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理解用户意图。

多方消息结合,苹果如今也大有要将理论研究付诸实践的势头。

看来,无论是华为的全面回归,荣耀的强势登顶,还是苹果的寻求新变,2024的终端风云,注定和AI、和大模型有更强烈的交织。AI,已然成为终端市场新的长期竞争焦点。

人手一个贾维斯,确实越来越值得期待了。

文章来源:量子位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网友评论

聚超值推荐

更多优惠

相关推荐

字节又和微信杠上了 科技要闻 新技术
字节又和微信杠上了
世界上最小的​ AI 可穿戴设备,五天销量破 2 万,到底是不是又一个 Ai Pin? 科技要闻 新技术
世界上最小的​ AI 可穿戴设备,五天销量破 2 万,到底是不是又一个 Ai Pin?
扎克伯格,决定掀桌子了 科技要闻 新技术
扎克伯格,决定掀桌子了
快手挥泪“斩”辛巴? 科技要闻 新技术
快手挥泪“斩”辛巴?
半个AI圈,向李彦宏「开炮」 科技要闻 新技术
半个AI圈,向李彦宏「开炮」
又到了蕉下「收割」大冤种的时节…… 科技要闻 新技术
又到了蕉下「收割」大冤种的时节……
扶梯靠右站,成了被嫌弃的“社畜文明” 科技要闻 新技术
扶梯靠右站,成了被嫌弃的“社畜文明”
周鸿祎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网红。 科技要闻 新技术
周鸿祎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网红。
黄仁勋每天都用的 AI 产品,来自 Google,颠覆 Google 科技要闻 新技术
黄仁勋每天都用的 AI 产品,来自 Google,颠覆 Google
TikTok走向危险边缘,业内人士:可能直接退出 科技要闻 新技术
TikTok走向危险边缘,业内人士:可能直接退出
相关产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