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区块链在西北这么用?腾讯让老外都开了眼

量子位 2023-10-02 00:24:43
科技要闻_科技

你可能想不到:大西北成为「科技重镇」,还靠技术实现了文化出海!

一个文物素材资源库在中国的大西北上线后,不到7个月新增400多万次访问量,申请授权使用素材的人数,更是达到上线前的180倍。

这一切,均要归功于一个叫做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的项目——

甘肃敦煌悠久的历史文物文化积淀,如今以数字形式在资源库中被开放出来,一键就能下载使用。

库中不仅素材繁多,首批数字文物达到6500件,还全部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4K高清版本,可以直接放进宣传片、电影或游戏中。

与此同时,也不需要担心数字文物版权被盗的问题,所有素材均可追溯使用来源,确保合法可用。

它究竟为何吸引这么多人前来围观,又是如何实现的「版权保障」?

区块链技术,让西北化身「科技重镇」

大西北这波成功实现「文化输出」,与区块链技术密不可分。

要解释个中原因,还得从文物数字资源本身说起。此前做研究或拍电影,要想线上使用或查阅国内文物的高清素材,主要面临三个难点:

扫描成本高昂,高清资源往往又归属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所有,查找预览都不方便;

过程难以监督,文博单位无法确保授权的数字资产不被「乱涂乱画」、或是被非法他用;

素材易被盗用,加上制作过程复杂,能在网上找到的数字文物高清资源十分有限。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全球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它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同打造,主打一个操作方便、使用过程清晰透明。

操作上,无论是查找文物资料、还是申请授权,都已经变成点点鼠标就能解决的事情。

相比长途跋涉找文博单位要授权,现在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能直接查找素材、申请授权使用:

线上更是能直接放大查看高清资源的部分,无需下载就能看清细节:

之所以这么方便,是因为在数字素材的授权和使用流程监督上,都有了区块链的技术加持。

一方面,所有素材资源的原创证明和相关授权、支付、下载等证据信息,都已经实时在区块链上存证。

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每一例素材的授权使用均可查证、不可篡改,从而消除伪造、或修改数字文物的可能性,确保传统文化传播内容足够准确。

另一方面,基于腾讯金融科技的分账系统,文物数字资源的确权、授权、收益分配的全链条都实现了数字化,每笔交易细节都会被记录,使用过程公开透明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地「想看看」,也可以选择个人学习研究,直接0元购)

正是因此,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文博单位计划将自己的数字文物素材放进资源库中,也有不少互联网厂商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来,让这个资源库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数量上,相比最初上线的6500份素材资源,如今官网显示,文物素材资源数量已经来到7753个。

还会有麦积山石窟、榆林窟、炳灵寺石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等更多文博单位入驻。

属实是让大伙儿足不出户,就能阅览西北历史文物风光了。

与此同时,像华为、B站等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在陆陆续续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作品共创中,发布设计的创意数字素材:

这些高清文物素材和文化,使得文化传播效率高了不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素材授权量上。

过去,1年可能只有100个成功完成数字文物素材授权的案例。

但自从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开放后,平均每天就有50个成功授权案例,1年的交易量达到18000次左右,提升了180倍

当然,区块链技术能够加持的,还不仅仅是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这一个案例。

背后的腾讯区块链团队,隶属于腾讯金融科技,这些年来已经陆续研发了不少技术专利,并将之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背后已申请4800+件相关专利

从文博到碳中和,腾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说是十分广泛。

文博领域,除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外,腾讯区块链还和央视合作,推出了「一水同舟向未来」、「虎虎生威换新装」、「古律叩新春,礼乐承千年」等互动项目。

以「古律叩新春,礼乐承千年」为例,只需要参与历史文化活动,就可能收藏到原汁原味的「曾侯乙编钟」数字纪念品,直接成为精神奏乐家:

碳中和领域,腾讯区块链技术更是被应用到节能减排的计算中,成为促进大伙儿环保的动力。

在武汉,用户能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获取个人减排量,并用它来换取奖品。

小程序中的碳减排和碳排放的计算支撑,来自腾讯「碳Base」双碳数字化基础开放平台。背后包括数据核查、核算体系等功能,同样用到了腾讯区块链的技术能力。

本文来源:量子位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太平洋科技,阅读体验更佳

网友评论

聚超值推荐

更多优惠

相关推荐

相关产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