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
报告显示,2014 年至 2023 年间,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量超过 5.4 万件,科技文章超过 7.5 万篇。
自 Google 2017 年推出 Transformer 模型架构后,相关专利和论文均大幅增加。而 2022 年底 ChatGPT 的发布,更是引发了相关论文的爆炸式增长。
仅在 2023 年一年内,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和发表的科技论文分别占到了总数的 25% 和 45% 以上。
尽管增长迅猛,但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所占比例仅为 6%。
报告显示,大多数大型科技公司在过去十年申请了大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利,其中排名前十的申请公司/组织分别为腾讯、平安保险、百度、中国科学院、IBM、阿里巴巴集团、三星电子、Alphabet、字节跳动、微软。
作为前十中唯一上榜的组织,中国科学院在一群科技巨头面前尤其引人注目。去年夏天,中国科学院也推出了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 2.0」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 2023 年初,OpenAI 似乎还没有申请任何专利,对此的解释是,OpenAI 最初是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成立的,其鼓励其研究人员发布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OpenAI 前首席科学家 lIya Sutskever 和现任总裁 Greg Brockman 都曾在 2015 年提到,要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实现数字智能。
另一种说法则是,OpenAI 选择要以商业秘密的形式保留其知识产权。
OpenAI 于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布了六项美国专利(三项已授权,三项正在申请中),这些专利都是在 2023 年初提交的。报告指出,这表明 OpenAI 已改变其知识产权策略。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中,中国位居榜首。
2014 年至 2023 年间,中国发布了超过 3.8 万同族专利,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六倍。自 2017 年以来,中国每年在该领域公布的同族专利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
同族专利(Patent Family)是指一组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内容的专利,它们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提交申请,通常基于同一个原始发明。
排行第二至第五名的国家则依次为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
那么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主要使用的数据类型主要聚焦哪些呢?报告指出,图像和视频数据在专利类型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文本和语音/音乐数据。
而关于分子、基因和蛋白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增长迅速,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为 78%。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设计新分子,加快药物开发。
例如,不久前 Google AI 药物研发模型 AlphaFold 3 迎来重磅升级,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预测蛋白质、DNA、RNA 等生物分子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文档管理和出版任务、零售辅助系统、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以及新产品设计和优化,包括公共交通系统和自动驾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产权组织希望通过对专利趋势和数据的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来源:Apps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