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雷军2024年度演讲万字实录:我愿押上一生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腾讯科技 2024-07-22 19:57:47
科技

7月19日晚上19点,2024年雷军年度演讲开讲,这是雷军举办的第5次年度演讲,这次他以《勇气》为主题和大家分享小米造车这三年的经历。

以下为雷军《勇气》年度演讲文字实录:

雷军: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这是我办的第五次年度演讲,现场有很多的朋友,还有很多的朋友正在观看直播,再一次欢迎大家!

3月28号,小米SU7正式发布,热度远超想象,一夜之间就成了现场级的爆品。过去的三个多月的时间,我感觉每天都在像梦一样。回顾过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小米汽车发生了太多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小米造车源于一个意外,那是在2021年的1月15号,早上7点多钟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那一下子,犹如晴天霹雳,我马上就懵了。我们很快就召开了紧急的董事会,商量如何应对。就在这个董事会上有一个董事问“假如你们手机不能做了,你们三四万人怎么办?”对啊,假如我们手机不能做了,我们三四万人怎么办呢?有一个董事就建议我说“你们要不要认真考虑一下造车?”当天下午,我们第一次认真讨论造车。几乎所有的高管都支持,我觉得造车风险太大,我们还是认真地做个调研吧。

于是,我们组成了六个人的调研组,七十多天的时间里面马不停蹄去了十多个城市,有时候早晨去、晚上回来,风尘仆仆的。我们调研了85场,面访了200多人,这中间还开了四次高管会。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两位好朋友一致力劝我造车,就是李斌和何小鹏。说实话,我在写这个PPT的时候都在想,他们俩劝我造车对他们俩有啥好处?他们难道不怕汽车行业又多了一个友商吗?我一直在想,也许他们就是单纯地为我好,为小米好。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智能电动车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所以在3月24号给董事会的汇报之中,我是这么讲的,我说“智能电动汽车大势所趋,而且汽车行业正在和消费电子行业相结合、相融合,我觉得小米必须干”。同时,我也表达了我的担心。汽车行业会不会跟手机一样赢家通吃,最后全球可能只能活下去五到八家,如果我们不能干到全球前五,有可能就活不下去。所以如果我们要造车的话,首先要有长期打算,其次一定要奔着全球前五去,这就意味着要准备烧很多的钱。我们当时的观点认为,最少需要100亿美元。

董事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说“支持造车”,但是呢由于投入实在过大,雷军本人必须带队亲自干。说实话,我完全没有想到董事会会有这样的要求。在之后的几天的时间里面,我每天都在天人交战中度过。

那个时候的小米正处在多事之秋,当时我们上市两年半,整个公司正处在从“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型之中,特别特别得痛苦。而且,我们手机的高端化刚刚开始,千头万绪。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一位培养多年、寄予厚望的年轻高管离职了,给我当头一棒,他就是周受资。我还是送上了非常美好的祝福,虽然心中有万般的不舍。

我们就处在这一个多事之秋,这些事情全部交杂在一起,在我内心乱成了一团麻。而就在这个时刻,我要思考我们到底要不要造车,我自己要不要带队造车,其实是挺不容易的。我觉得在每一个深夜,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大干一场,第二天早晨醒来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又迷茫了。我反复在问自己,创业这么苦,我真的还要从头再干一遍吗?而且风险这么大,万一输了呢?我这辈子就这么灰溜溜地收场吗?还有,我真的有足够的体力、精力杀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吗?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思来想去,想了整整一个星期,特别特别的煎熬。

3月30号,我正式回复了董事会,“如果这件事小米必须干,如果大家觉得我合适,为了小米,我愿意挺身而出!”这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当时我的心中只有7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纵使面对千万人的质疑和阻拦,我也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当天,我们就正式公告了小米下场造车,雷军带队,十年内全资投入100亿美金。小米造车、100亿美元,这几个消息震撼了全行业。当天晚上我们举办了发布会,其实那天我状态特别特别不好,重感冒,嗓子几乎都说不出话来。在台上,我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当时我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一生全部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当时的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给了我很多的鼓励。直播屏幕上、弹幕上全是“干翻特斯拉”,那一刻百感交集。那天晚上是我们小米的不眠之夜,也是汽车行业的不眠之夜。我收到了很多的信息,最打动我的一条是凌晨早晨五点我收到了一个同事的信息,他叫刘安昱,是小米早期的创业者,37号员工。他从小就痴迷于汽车,以为这辈子跟汽车无缘了。他业余期间自己攒了一辆大房车过瘾。那天他正好在广州出差,看了我们自己的直播发布会以后激动不已,当即拉着几个同事到珠江边喝酒。喝完以后还觉得不尽兴,又在江边走了整整一晚,到了凌晨五点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错过,他就给我发了条信息,“只要让他参与,干什么都行”。

那一夜,彻夜难眠的还有很多人,比如李田原。他当时在宝马德国总部负责ix这辆车的设计,他算是在欧洲混得很不错的中国设计师。小米的发布会,深深地震撼了他,他萌生了加入小米的愿望。各位想一想,对每一个人来说放弃宝马总部的工作,放弃欧洲舒适的生活,说服家人一起回国,这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他依然果断辞职,收拾行李举家回国,投身到小米汽车的创业中来。

还有胡峥楠,他之前两次拜访过小米,发布会的一个晚上他给我打电话说,他造车二十多年,干过国企,干过民企,自己也创过业。他跟前东家的合同到期了,他特别想出来看看,看看互联网到底是怎么造车的。后来他加入了顺为,再后来他兼任了我的顾问。

就这样,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我们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的时间里面就组成了超过1000人的团队。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面,汽车部门已经超过了7000人。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聚集了超过1000位的技术专家,所以那个发布会对我们组建团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前几天,我让我们的HR部门算了一下,三年多时间里面收到38万份简历,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我们还永远欢迎优秀的工程师继续加入小米汽车的团队,我们想成为一家全球前五的车厂的话,我们还需要更多优秀的人。

小米造车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的一群企业家朋友们也特别关心,4月5号组团到访了小米。他们带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才下场是不是太晚了?确实三年多前造车和新势力相比晚了六七年,当时我是这么回答的,智能化才是汽车的灵魂,而智能化在电动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而且,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只要你真心喜欢,只要你真心想干,我觉得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

他们问的第二个问题说,那为什么小米汽车不拿出来独立融资、独立上市呢?很多人一听到上市就热血沸腾,而且当时造车很火,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票飞涨。我跟大家交流说,的确有几家VC给小米汽车开价了,当时因为市场特别火,估值100亿美金。各位想一想,小米汽车啥都没有就估值100亿美金,而且花别人的钱造车,几乎无风险,谁能拒绝这样的好事呢?实话实说,我们也动过心,但是想来想去,深思熟虑后拒绝了。为什么?因为造车的周期很长,如果我们拿了别人的钱,想法想很长时间保持一致是几乎不可能的。

而且,在小米内部造车啊,大量的人才、技术都可以直接用。我非常、非常清楚,我觉得造车难度很大,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我需要小米集团的每个人都能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一起造车,我觉得我们才有胜算。所以最后我就决定,小米全资自己干,钱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车做好,我们在所不惜。那天王传福来了,李想也来了,何小鹏也来了,李斌也来了,我还记得后来王传福跟我说,他特别佩服我们的勇气,但是多少还是为我们捏了把汗。

这就是小米造车的起点,如果不是遭遇美国制裁,这样意外事件的巨大冲击,我们不会贸然进入汽车这么复杂的行业,也不会有今天的小米SU7。所以无论面对何等巨大的危机,都不能被吓倒。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是我们冲出重围的关键!

当我们决定造车以后,其实还面临无数的挑战,汽车行业每年发布两三百款新车,是一个卷的不得了的行业,作为一个新来者,第一辆车非常重要,我们该怎么造车?我们该造一辆什么样的车呢?刚开始,我们的团队找了一大堆的报告,开始学习,开始研究,写了上百页的分析材料。我忍不住一上来就泼了盆冷水,各位不要想这么复杂,我们能不能造一辆小米工程师想买的车?如果自己都不想买的话,车造出来也没有用,我们先把问题简化。

第二个问题来了,小米工程师到底想买一辆什么样的车呢?我们组成的团队的确很专业,大家第一反应是找调研公司,花几个月,整一份报告。讨论的时候我再次提醒大家,别浪费时间了,一百份报告也替代不了一个真实用户面对面的沟通,我说我们应该马上开始,我动员所有人不辞辛劳,约小米工程师一个一个聊。其实,两三个星期就聊了三百多人。

聊完以后,大家觉得还不过瘾,跑到小米办公区每一个停车场一辆辆去数,看看大家到底开什么车。这个方法很土,但是很简单、很直接、很有效,很快知道大家买的品牌、车型和价格段,比如说轿车和SUV各占一半。从研发角度来说高车容易、低车难,做SUV相对容易,做轿车要难一些,所以大部分车企都是先干SUV。但我的观点不一样,我们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干起,先从难的干起。等轿车干好了,再干其他车型就容易多了,所以我们下决心干纯电轿车。

中国的产业链非常成熟,其实攒一辆车还是比较容易的。三年多前,有很多朋友劝我说,你们已经晚了,赶紧出车,找家代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刚开始我们也这样想过,既找过代工,也想过收购,但是没过多久我们就下了决心,从核心技术干起,绝对不要想走捷径。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我们吃过大亏,14年前我们小米创业的时候,就是轻模式,从模式创新开始。初期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我们还在补课。所以当我们再次创业的时候,我们决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十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

当我们下了这个决心以后,我们的投入非常坚决。电机一上来就干了三代,大压铸一上来干了两套,智能驾驶也干了纯视觉,也干了激光雷达,我们很多技术都是这么干的。今天我跟大家讲讲电池包。

电池包可能一般的人都觉得很简单,实际上还是特别复杂,一个电池包做下来差不多需要十几个月、几千万的投入。行业里面开发一辆新车,一般做两个电池包,多的做三个。大家知道我们SU7干了多少个吗?我们干了十多个电池包,甚至为了把电池包的技术搞明白,我们还自建了一个电池包的工厂。不仅把我们自己的团队折腾得够呛,把供应商也折腾得够呛,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专门打电话给宁德时代的曾总解释。曾总说他理解,他当年给A公司做过电池,A公司一款手机其实只需要一个电池方案,他们在研发过程中开了两百多款,最后只用了一款。他说,他理解,只有这样干才能真正把产品做好。

我们就是这样从核心技术出发,十倍投入。我们的项目一开始就启动了核心技术研发,就这样披星戴月干了大半年。到了2021年年底春节前,第一次项目的正式评审会开始了,我们大家都挺激动,结果这个会开下来开得特别郁闷。大家的分歧特别大,吵来吵去,最后下决心整个产品方案推倒重干。

春节期间,我觉得大家的春节都过得不好,都特别特别焦虑我们的项目进度怎么办。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取消了所有的日程,把我们汽车部最核心的十几个人全部抓过来开会,商量怎么解决。就这么一个临时召集的会,谁也没有想到,一开开了整整21天,开成了一个马拉松式的会议。

刚开始大家还比较矜持,第二天争论就开始了,越来越激烈,有时候一个问题能从早晨9点吵到晚上9点。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中,我就下了决心,我们的团队什么时候吵明白了,我们就什么时候散会,我们就一直开到吵明白为止。其实当时我们的团队一千多人,大家都在等我们这个会议的结果。我们就是在进度压力巨大的时候,把所有的事情放下来了,先吵清楚。

今天回想这个会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的背景,第一次有如此长时间、高密度、面对面的讨论,帮助了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这21天的会,我总结下来是形成了一个最最重要的共识,就是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只要能顺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所以很多人问我说,你们三年为什么能把车造出来?最关键的就是这句话,就是小米造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守正出奇,要先守正,再出奇,不要一上来就颠覆,一上来就掀桌子。所以基于这21天的会,这十来个人就成了真正的战友,可以背靠背信任,才能应对之后的无数的考验。

谁也没想到,春节后开了21天的会,会议一结束考验来得这么之快,上海疫情暴发了。我们有不少工程师在上海,研发怎么办呢?大家手提肩扛,把能抗回去的设备扛回了家,在家里做研发。有一位同学就这样把设备搬回家以后,在家里搭了一套工作环境。我们的超级电机控制软件,就是在他家的客厅里第一次真正运转起来的。

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奇特的经历,我们相隔如此遥远,却又感受到如此的紧密。我记得SU7的很多产品决策,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议中完成的。我们设置在这个期间还办了几次线上的庆功会,当我们遇到阶段性的成果的时候,我们就把红酒寄到每一个同学的家里,大家联网云喝酒。就是由于这样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帮助我们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我们的项目居然还没耽误,居然还能够按计划进行。

到了2023年8月16号第一辆试产车缓缓从产线上驶出来,现场所有人都激动不已。经历了这么多的峰回路转,我们小米SU7如期交付了,这真的是个奇迹。我相信创造这个奇迹是我们汽车部这六七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觉得团队真的挺了不起的,每一个团队都是超水平的发挥。

我还记得在下线仪式结束后,大家散去了,我一个人围着试产车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打开车门,又在里面坐了很久、很久,真的不敢相信我们的车真的造出来了。在那个时刻,真的百感交集。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选择了做最难的纯电轿车,我们选择了从核心技术做起,我们选择了在项目压力最大的时候停下来开21天的会,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勇气与决心。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小米汽车才能真正成功!

过去三年时间,其实我个人琢磨最多的事,既然我带队,我怎么可以能把车做好呢?其实我琢磨了很久,后来我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如果我要做车的话,我一定要懂车,一定要爱车,才有机会把车做好。所以我个人造车的第一步,大家可能不信,我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开车。

说实话,十多年前由于工作繁忙,公司给我配了专职司机。从那以后,其实我很少开车。当我决定造车的那天起,我就下决心自己开车。重新开始开车,就有点像新手上路,其实手忙脚乱的。我的的确确花了好几天才慢慢适应,当时我让司机坐副驾,同事们看到以后开玩笑说“你的司机好有面子,老板亲自开车!”因为小米汽车来了非常多有经验的同学,他们都干了一辈子的车,见多识广,开过很多车,经验非常丰富,聊起来每个车都门清儿。其实我跟他们工作的时候,我有巨大的压力。我后来想,我一定要尽快补上这一课,一定要试驾足够多的车,我要迅速抹这个信息的鸿沟,所以我首先就跟周围的朋友借车开。接着,就跟周围的同事借,结果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借完了,为啥呢?因为他们买的车型都差不多。

后来,我就决定要不把各个品牌的4S店都逛一遍,然后去那边看车,去试驾。每次去我都戴着帽子,戴着墨镜,全副武装的。但是好像没啥用,很快就被认出来了,所以特别尴尬。

后来我找了一个好办法,我就在我们小米的地下车库里转,看见没开过的车,就让助理去借。助理在上面贴个借车条,有很多同事很惊讶,专门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真的。我借到车以后,我特别喜欢跟车主聊天,一般我主要问三个问题。就是这辆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当时为什么要买这辆车?假如你要换车,你打算换什么样的车?然后车主跟我讲的,我都记下了。

接着我再认认真真开一两天,这还不算完,接着再上网,找跟这辆车所有相关的资料,再去看网上各种各样的评论,再把他们记下来。这样我对一辆车的认知就完整了,然后再加满油,洗好车,然后再还回去。不知不觉三年下来,我大概试驾了170多辆车。在座不少同事和朋友,我都借过车,谢谢!

前两天我整理了一下笔记和资料,居然有20多万字,所以我是认认真真把这一课要补起来。为了补课,我还专门抽时间看了很多汽车巨头的传记,甚至把过去看过的赛车电影全部找出来重看了一遍。以前主要是看明星、剧情、热闹,这一次不是,这次主要是看车。看完了以后有特别多的感慨,为什么法拉利、保时捷做得好?你看看人家老板,人家的创始人都是赛车手。你说你不懂,你怎么能把车做好呢?我心里就开始想,我说我能不能定个小目标,我能不能成为国内车企老板里开车最好的之一?低调,低调,低调!还有,我能不能去开赛车?

当有这个想法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开赛车会不会很危险?而且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去开赛车,是不是有点不靠谱啊?我想了很久,还是下决心去试一试,当然要开赛车要先考赛车驾照,我的赛照是夏天学的。我不知道大家对赛车有多了解?因为赛车主要是处理赛道上的极致工况,所以能拆的全拆了,基本上把空调都拆了。大家想想北京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有40度,车里是60度,热得要死。

各位再看一下,这就是我学赛车时候的照片。穿着防火材料做的赛车服,然后戴上这么大的头盔,还有坐着运动座椅,运动座椅是超硬的。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性能车和运动车的座椅都硬得不得了?是因为要有路感,就是你的车压过一个石子都能迅速感受到,所以赛车和豪华车、性能车的座椅都是很硬。还有,我们安全带是六向安全带,在开车的时候往死里勒的,都有点痛。

像这样全副武装在车上坐好的时候,是不是看起来很帅?实际上非常不舒服,非常不舒服。几次圈跑下来非常湿透,就像洗了桑拿,每次休息的时候都像虚脱了似的。而且新手学赛车,一不小心就冲出了赛道,而且很容易就撞上了防护墙。老司机管这个叫上墙,你开来车时每一个墙上过没有?每一个墙上好几遍,赛车才能开好。我觉得平常开车撞一次车是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旦开赛车,就平常了。而且赛车是没有保险的,被撞的话,只能自认倒霉,自己修车,无论是你撞别人,还是被撞,都是各修各的车。

大家平常开车很认真,但是在赛场上经常出现撞车。说到这里,赛车看起来很危险,实际上也不安全。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我们开赛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最最重要的是赛车一定要经过改装,要改刹车、轮胎,甚至改了安全座椅,甚至撞了防滚架。而且只要你遵守规则的话,我觉得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这是我在学赛照时教练就反复要求的,就是一定要遵守规则,你的车不能拿一般的民用车去跑赛道,我考赛照的时候是这么要求的。为了把赛车学好,我还买了一个很高级的七轴模拟器,在家偷偷练。吃了不少苦,最后终于拿到了赛照。

我不仅仅自己练,我逼着小米的团队也去练。我们管理团队和工程师超过了100人拿到了赛照。因为我相信,一支真心热爱汽车的团队才能真正把车做好,你们同意吗?当然我现在开车,在赛车手里面是业余中的业余,但是为了提高水平,我们经常内部还举办各种比赛。大家看看我们比赛的视频录像。前面那辆车就是我,前面过一个U形弯,我切弯的时候很标准,这辆车就把我撞出去了。可笑的是这个同学第二圈又在同一个弯,又撞了一下。我就这么被撞了两次,修车就修了2万5。

这个我觉得玩赛车以后,我对车的认知进了一大步。因为之前自己开车,我从来没有开过地板油、地板刹,就是一脚踩死、油门踩死,遇到刹车的时候也是一脚踩死。而且我也不知道叫转向精准,什么叫操控,什么叫指哪儿打哪儿,开完赛车以后全明白了。后来觉得车跟车之间差距大极了,车跟车的差距非常大,所以更深地理解了什么是人车合一。

我真的觉得学下来以后对我帮助挺大的,而且我对汽车研发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力争自己能亲自参加。我觉得2022年底,我们的工程车如期开始了第一次冬测,那是在黑河零下三四十度,非常非常冷!这对小米汽车是第一次大考,我特别特别重视。我和管理团队都亲自去了现场,我们负责冬测的负责人见到我以后非常惊讶。他说他干了二十多年,第一次看到董事长来冬测的,第一次。而且晚上吃饭的时候,还让食堂专门加了个菜,说今天董事长来。

寒来暑往,第二年我又参加了夏测,在吐鲁番。吐鲁番的夏天气温高时能到50度,各位想一想你的车在阳光下50度的温度,暴晒一中午,车里有多烫吗?我看有的对标车车里的温度高达90度,真的让你痛苦的不得了。我在下车的瞬间,觉得SU7把防晒做好太重要了,我们车里的温度能比别人低十几度,所以这个夏测很艰苦,但是也依然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今天能回想起来的是吐鲁番的西瓜,吐鲁番的西瓜又大又甜,一个都是二十来斤,特别特别好吃。而且,便宜到你不敢相信。他们那儿的价格不是按斤算的,是按公斤算的,各位知道吐鲁番的西瓜一公斤多少钱吗?一公斤5毛钱。我们现在正在吐鲁番的兄弟告诉我说今年更便宜,一公斤3毛钱,一个二十多斤的西瓜只要三块多钱,便宜到我忍不住背了四五个回北京,发现运费是一百倍的西瓜钱。

而且因为小米第一次做车,我觉得质量对我们非常、非常重要。在今年1月份,我们还开展了整个行业最大规模的路面测试,实车路测。我们投入了576辆样车,测试了30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周围所有的公路,总测试里程达到了540万公里。今年年初大家应该都看到过我们的测试车队,覆盖面非常广,应该是行业里面第一次大规模的测试。

有网友就评价说,你们小米汽车行不行?就看你们敢不敢自己开。当时我们车还是测试车,你们高管敢不敢开?我们有一位工程师看到以后,专门转到群里,专门@了我。他的意思我懂。我又默默转到了高管群,并专门@了所有人。我觉得我们小米的高管素质还都挺高的,立刻全体响应,全部参与了测试,他们要用自己来证明SU7是靠谱的。然后,我们所有的高管在SU7上市前测试了超过10万公里。我自己测试了十多次,累计测了5000公里吧。

我觉得我最难忘的一次是什么呢?是今年1月份从北京到上海,早晨6点到晚上9点,15个小时,一个人开,1276公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能开这么远。回想这个事件的话,实话实说,刚开始我们的公关同学是不让我这么做的,他们不担心SU7,他们担心我。说雷总你万一剐蹭了怎么办?一不小心就成了舆论危机。我一边在开,他们一边很多人盯着我开,比我都紧张很多倍。结果一路上非常顺利,而且我觉得今天的高速公路再加上智能驾驶,我觉得整个体验还是蛮轻松的。而且这次测试下来,最让我意外的收获,就是冬季高速,我觉得小米SU7的续航特别过瘾,这一点让我特别特别踏实。我觉得正是因为我们在电池技术上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们才有如此杰出的表现。

说到这里,我觉得重新自己开车、学赛车、亲自参加冬测和夏测,还有长途测试,其实看起来都是小事,都很简单。但是我的体会是什么呢?勇气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行动,大家同意吗?说到这里的话呢,网友在过去的几个月不停地催我,啥时候你表演一下漂移?我后来想起来,我有一次直播吹牛说我会漂移,从那以后每个人都催我,当我真正打算去漂的时候,我发现我能漂起来,但是水平很一般。我想这个视频要是出来以后,不少专家肯定把我骂死,所以被催得不行以后,前一段时间鼓起勇气拍了一段,拍得不好,大家凑合看看!不接受一帧一帧地看,糊弄看就行了,还挺帅的!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雷军表演漂移!谢谢大家,谢谢!

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激动人心的事业,所以感谢三年前的意外使我加入了这么一个有趣的行业,真的挺有趣的。

我们就是这样紧锣密鼓埋头苦干了三年多时间,在研发的过程中一直非常低调,一直没有做任何宣传,大家看到的东西要不是谣传,要不是泄密,真的没有做任何宣传。去年年底12月底,小米汽车第一次亮相。很多人觉得很突然,觉得有点横空出世,所以刚开始热度特别特别高。但没过几天,扑面而来的是各种质疑、批评、诋毁,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苹果十年都干不成,凭啥你们三年能干成?”我觉得这个非常难回答,我咋知道苹果为啥十年不成?你为什么不问问蔚小理几年干成的?其实这个产业都已经很成熟,我觉得三年干成就是一个标准的时间,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黑稿潮水般袭来,再加上几家友商推波助澜,漫山遍野的调侃和嘲讽,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说过“军儿,收手吧,外面都是XX”,大家看到过吧?

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困难是我们倾尽全力做的SU7,倾注了7000人无数的心血做的SU7,因为前期保密,我们在上市前的两三个月跟大家沟通交流的时候居然发现所有人都认为卖不动。这个给我急的不行!我跟他们说我们的配置、体验都比Model 3好很多,人家跟我说,买Model 3的都是特斯拉,都是马斯克的铁粉,他们肯定不会买你们SU7的。我说那好吧,那“34C”的用户该不该升级更智能的电动车呢?我不知道34C这个词吧?就是宝马3、奥迪A4和奔驰C,简称34C,就是BBA的入门款。我说34C的用户是不是要升级成更智能的电动车呢?价位差不多,产品更好。我们的几个部门跟我整了三份报告,每份洋洋洒洒几十页,我看了都只有核心一句话,人家34C的用户买的全是品牌,他为什么买SU7?反正我一句话就被噎住了。

还有我们精心为女车主设计的防晒、收纳、好看,很多人说女车主肯定不买这样的性能车,那咋办?我们干了三年多,这么多人,花了一两百亿,最后做完了卖不动。我让市场部请一些媒体朋友们帮忙出主意,一共请了23位。我也万万没想到,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他们认为能卖3000辆就要烧高香了,这就是大家的结论,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是心里话。我有点不服气,我就尝试去说服他们,当然他们都是对行业非常了解,比我经验都多。我说了两三个小时,说到口干舌燥,完全没用,改变不了他们的观点。

这个让人无比绝望,我们整个团队都笼罩在焦虑之中。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概就是今年3月,很多人都说我憔悴了。正好网上有几张不堪回首的照片,就说我憔悴了。反正在那个时候,我是极度郁闷。在我最郁闷的时候,我想起了我试驾过的一辆车,那是我们一个同事买的车,我借来试驾过几天,那是一辆福特野马,40多万的性能车。那个同事跟我说,那辆车就是他的Dream Car,是他工作了十年之后积攒的钱买给自己的奖励。他跟我说,每天早晨一上班,坐到车里踏下油门的那一刹那,他就热血沸腾。每天晚上回家了,还在车里坐一会再上楼。

我此时此刻都能回想起他当时跟我讲的这些话造成的冲击,我真的相信人生值得被奖励,这就是一辆Dream Car的意义。我们的小米SU7其实就是为他这样的奋斗者设计的,所以我相信人们对Dream Car的向往,我相信三年多时间我们整个团队全力以赴的投入,我也相信小米SU7的魅力和强大的产品力,所以无论多少人不看好,但我始终坚信SU7一定会大卖。

其实真正考验我的信心是今年2月份要确定产能,汽车生产很复杂,供应链条很长。我们2月份要确定全年产能,要订多少货呢?很多人建议订3万辆,稳点好。我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订多了担心卖不掉,订少了担心不够卖,大家又骂我饥饿营销。我还记得在二三月份接受央视采访时就直说了,我既怕卖不动,又怕不够卖,是极度矛盾的。

在这个时候,我的这份自信让我下了决心,各位,大家知道我们在年初订了多少呢?76000辆,这意味着什么?扣掉爬坡时间,月销1万,纯电轿车月销1万的只有一辆车,就是特斯拉的Model 3,也就是说我从第一天就下的目标就是数一数二。如果卖不出去意味着什么?大家可能没有概念,大家看我的工厂很大,各位,我那个工厂只能存三天的车,大家知道一千辆车的车库有多大吗?如果有一万辆车卖不掉,要租多少足球场停车?反正车一开始是漫山遍野,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灭顶之灾。76000辆,我深知这是一个风的目标,但我也很清楚其实没有退路,像一个过河的卒子,只能拼命往前冲。

在我巨大的焦虑中,我们离发布的日期就越来越近了,在3月中旬发布会前办了唯一一次的媒体试驾会,媒体老师第一次真正接触了SU7,有一些人的观点开始改变了。他们说,无法想象这是小米造的第一辆车,它的完成度是非常之高,驾驶质感也特别高级,他们说小米确实有高人。我悬着的心,才稍稍踏实了一下。

但更大的难题是定价,价格定错了,后果不堪设想,上百亿的损失、三年的时间付诸东流。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因为新能源汽车跟纯电车是两个概念,新能源车包括了增程式、插混,这些车是油电混合的。纯电车成本很高,除了特斯拉,几乎所有纯电车都在巨额亏损。所以合理定价,我们的业务才能持续成长,超低价只是饮鸩解渴。当时网上谣传SU7定14.9万,甚至有人说9.9万,这太离谱了,这不捣乱嘛!

当然,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我们内部。我们销售的同学都是老把式,很有经验,他们对纯电轿车一致信心严重不足。在发布会的前一天,我们最后的价格决策会时间不长,但争论非常激烈,我认为我们的SU7配置体验远超Model 3,我觉得我们有勇气定到21.59万元,这已经比Model 3便宜3万,我觉得竞争力已经非常强大。但销售的同学们还是非常担忧,我讲完以后整个会场一片寂静。我真的很无助,一片寂静。直到现场的一位高管说,就定这个价吧,无论卖多少辆,我们小米都认了。

3月28号发布会,我极度紧张,嗓子沙哑,就像十年寒窗苦读的学生终于参加高考。我在台上大概讲了半个多小时,才一步一步放松下来。讲到SU7为谁做的时候,三年来压在我内心的很多话脱颖而出。我说SU7就是为这样一群人做的,他们不甘于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他们向往先进的科技,渴望幸福的生活,他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浑身都闪烁着乐观与自信的光芒!

当我公布定价,现场的观众一片欢呼,我心里踏实了,小米SU7应该成了。发布会后我接受媒体采访,一个同事非常激动地跑进来告诉我,4分钟破1万,27分钟破5万,那一刹那仿佛一切都如此美好,三年来所有的痛苦、委屈、不被理解全部烟消云散。

而且同事告诉我,有很多很多的用户没有试驾过SU7,甚至没有见到过车,就直接预订了。而且有一个朋友讲了一位米粉的故事更让我特别、特别感动,这位米粉叫申力立,39岁,是川大数学学院的一位教授。他是米粉,多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小米。三年多前小米官宣造车,他觉得这是小米的关键时刻,他必须要站出来支持,然后第一时间在小区里买了一个车位留给小米汽车。他就在发布会当晚第一时间下了订单,如今空置了三年多了车位等来了创始版的SU7。这就是米粉朋友们给了小米怎么样的信任啊!

各位,我们再看一下授车仪式,当我弯腰为车主开车门的时候,这是对米粉朋友们发自肺腑的感激!这个无意之举在网上火了,成了千亿CEO开车门的段子,后来搞的车企老板都要去开车门。

到了北京车展,我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营销之神、行走的流量,说以前车展开车模,现在车展看CEO了。我知道这全部来自于小米SU7巨大的成功和一眼万年的魅力。

在SU7的巨大成功下,在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5月份我们发布了新的交付目标,年底保底交10万辆,力争12万辆。其实这个目标,因为我们4月份才开始上市,只有9个月的时间要干12万辆,再加爬坡。这对我们,这对整个小米汽车的供应链的所有合作伙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这就是我们对米粉朋友们的承诺。

小米SU7首战告捷,意味着小米汽车终于挤上了牌桌,但我们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过去的三年对于我、对于小米,都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小米SU7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巨大的勇气。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勇气,这是我们小米集团4万多名员工共同的勇气!

勇气,并非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的时候,依然坚定不移;勇气,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热情,还有每一步的脚踏实地;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朋友们,愿你任何时候都拥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

本文来源:腾讯科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c1NjM3MjY2MA==&mid=2691547965&idx=2&sn=2cbb3f2cf96e40c4db99c004fda74e78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网友评论

聚超值推荐

更多优惠

相关推荐

任天堂的背刺,造就了它最强大的对手 科技要闻 商业
任天堂的背刺,造就了它最强大的对手
米哈游被全球“围剿”?超8万玩家怒写联名信! 科技要闻 商业
米哈游被全球“围剿”?超8万玩家怒写联名信!
只要4.66MB,安卓版Claude今日起人人可下!AI应用版图已补全 科技要闻 商业
只要4.66MB,安卓版Claude今日起人人可下!AI应用版图已补全
会员不能跳过广告,爱奇艺你凭什么? 科技要闻 商业
会员不能跳过广告,爱奇艺你凭什么?
AI修复老照片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人类cos AI 科技要闻 商业
AI修复老照片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人类cos AI
大模型集体失智!9.11和9.9哪个大,几乎全翻车了 科技要闻 商业
大模型集体失智!9.11和9.9哪个大,几乎全翻车了
Kimi豆包,最近都盯上了浏览器 科技要闻 商业
Kimi豆包,最近都盯上了浏览器
好评率只有30多的游戏,怎么每天还有十几万人在玩? 科技要闻 商业
好评率只有30多的游戏,怎么每天还有十几万人在玩?
马斯克给特斯拉换血 刚裁员又大招聘 科技要闻 商业
马斯克给特斯拉换血 刚裁员又大招聘
黄牛价暴跌70%,用户退货,苹果Vision Pro没有奇迹 科技要闻 商业
黄牛价暴跌70%,用户退货,苹果Vision Pro没有奇迹
相关产品
取消